阳安线K 334 067 恒河大桥系10 孔23.8 m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全长260. 7 m。该桥于 1972年 10月竣工后 ,当地政府在桥址河段修筑了沿河两岸的长河堤 ,致使河道横断面受到人为的压缩。铁路桥的实用孔径由 10孔减为 5孔 , 过流宽度由原有的 247. 10 减少到m120. 00 m ,造成过洪能力严重不足 , 从而在同一流量下桥址断面流速增大 ,水位抬高 ,冲刷加剧 ,严重危害铁路桥的安全渡汛 ,危及铁路行车安全。
2. 1 换梁方案
将恒河大桥既有 10孔 23. 8 m 预应力混凝土梁全部更换为同跨径的下承式钢板梁。 既有梁高度为 2. 60 m , 下承式钢板梁高度仅有0. 92 m (均指轨底至梁底 )。因而可使桥下净空增高 1. 68 m ,既可保持桥上既有线路状况不变 ,又达到了提高桥下净空的目的。换梁方案需将全桥墩台加高加宽 ,以满足下承式钢板梁的支承要求。 可以把顶帽作成悬臂深梁 ,也可以从基础顶面起整体加宽加高墩。检算后表明,该桥基础的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施工时先在桥孔上下游搭设便桥,供存放新、旧梁体之用。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后,即可封锁线路横移换梁。 为减少封锁线路时间需根据可能情况逐次逐孔地换梁。换梁方案可使桥上线路维持现状。 施工多为常规方法,难度较小。不动桥头线路,对电务、供电方面的影响也较小。缺点是投资比较大,还会增加以后对钢梁的维修费用。
2. 2 抬梁方案
将恒河大桥既有10孔23. 8 m预应力混凝土梁分数次抬高,使梁底标高最终抬高1. 0 m , 桥上线路标高也相应抬高1. 0 m ,轨顶标高由原来的287. 00 m抬高到288. 00 m,以使桥下安全通过设计流量。
2.2. 1 工程项目
( 1)抬高梁体
①将既有10孔23. 8 m预应力混凝土梁抬高1.0 m,需对桥台进行相应改造: 或在台后分层干砌片石; 或将原有T形台改为耳墙式桥台。
②桥墩、台顶均加高1. 0 m。
( 2)线路抬道、顺坡
①桥上线路抬道1. 0 m (平坡) ,桥头两端均以16‰的坡度抬道顺坡300 m。
②桥头两端路基最大加高量1. 0 m ,分别顺坡300 m。
③抬道顺坡区段接触网相应最大的提高量1.0 m。另外,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通信信号电缆需要改移。
2.2. 2 施工
( 1)抬梁
利用封锁线路时间,采用逐次逐步抬梁法: ①正式抬梁前作好准备工作; ②全桥10孔梁同时分次抬高, 每次抬高100 m m, 共分10次完成; ③在抬梁时,将梁顶高后用特制钢垫块支撑梁体,每顶一次换一不同高度的钢垫块,在顶到设计标高后,灌注把钢垫块包含在内的混凝土墩台帽。
(2)抬道顺坡
与抬梁同步进行抬道顺坡: ①首先在抬梁前将两端路基帮宽加高, 并将既有路肩垫成“凹”字形,准备好充足的填料,作为在线路随桥抬道时的补充道碴; ②桥上采用搭设“人”字形龙门架悬挂接触网,随梁同时提高。
2.2. 3 抬梁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是工程投资较小,在增大桥下净空的同时,却不会增加今后的大修费用和维修工作量。 其缺点是施工难度较大。 从收集到的抬桥资料中,全路运营线上进行的多孔桥梁抬高的工程,均为钢梁桥的抬高,混凝土梁桥的抬高还未见先例。 因而恒河大桥的抬高是一项需要慎重对待的工程。此外,抬梁工程还受到桥头路基抬高的制约,在抬梁的同时尚需进行桥上及桥头线路的抬道顺坡。 运输、电务、接触网各部门的配合十分重要。
2. 3 推荐方案
换梁方案不动桥头线路,施工相对简单,但因购置钢梁、加宽墩台及修建便桥而使造价过高。抬梁方案虽需要抬高桥头线路,工序繁杂, 但其造价仅为换梁方案的一半。 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推荐抬梁方案。
要增加恒河大桥的泄洪能力,破堤已不可能,换梁又投资过大,抬梁方案比较容易实现。尽管抬梁、顺道施工比较复杂,但路内、局内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技术上是可行的。抬梁方案的实施,涉及工务、电务等许多部门的配合,施工组织设计是关键,应慎重对待。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