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18年3月中共武汉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全市改革要点任务分解表》(武改办发〔2018〕1号)要求,市城建委牵头起草了《武汉市关于加快推进设计之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送审稿)》(以下简称《政策》)。现将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关于《政策》中“设计服务产业”的内涵
2018年4月,国家统计局、中央宣传部共同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根据这个分类,设计服务业包括工程设计服务和创意设计服务,其中创意设计又分为广告设计(含互联网广告设计)、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含时装、包装、工艺品、展台、多媒体设计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园林设计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园林设计属于工程设计和创意设计两大行业共同归属的细分行业。本《政策》按上述分类定义的设计服务业,重点在工程设计(含建筑及园林设计)、工业设计及专业设计。
二、《政策》起草的背景
(一)我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城市称号。2017年11月我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这是我市设计之都建设所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是我市进一步推进设计之都建设的重大机遇。从国际视野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来推进设计之都建设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保障。
(二)国家、省、市支持设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首先在上层次政策方面主要有,《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16号)相继出台。对新时代设计服务业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阐述,提出了扩大设计服务的主要对象和创新方式,是一个不同于传统产业政策的文件。
省政府鄂政〔2018〕10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根据中央精神,针对现代服务业(包括设计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制定了比较系统的支持政策措施。省政府鄂政〔2018〕14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二十条意见》。对全省勘察设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对武汉工程设计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武汉市政府武政〔2017〕3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它是国家、省、市文化产业政策的大清单,汇集了各层次政策内容。该政策适用范围是按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规定,包括了设计行业当中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装饰设计、专业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多媒体设计等,涵盖了设计产业的大部分门类。
其次在共享性产业政策方面有:《武汉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清单2017》、《武汉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武汉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武汉市关于进一步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行动方案》及系列政策等。这些政策涉及创新、服务贸易、招商引资、总部经济、人才等各个方面,可以为各个产业发展提供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
另外设计产业政策方面还有:2015年6月武汉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武政规〔2015〕6号),制定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扶持、落实税务优惠、拓宽融资渠道等七项政策措施。经过连续三年的实施,对我市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已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该项政策措施已到三年有效期,市经信委正制定新的政策进行替代。
(三)我市工程设计产业支持政策缺失。工程设计产业是我市申报“设计之都”的独特优势,是我市打造“设计之都”的支柱。但自2009年我市提出打造“工程设计之都”到升级为打造“设计之都”的目标以来,都没有实施有针对性的工程设计产业政策。2013年12月市政府批准发布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实施意见》(武政〔2013〕109号),2014年元月批准发布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工程设计之都配套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14〕1号)。这两个文件都因为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而没有得到落实。
三、《政策》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
(一)履行我市对教科文组织的承诺
我市在申报设计之都文本中承诺,一是要制定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政策;二是加大财政投入的政策,以确保国际交流、产业扶持、品牌打造等各个方面的资金投入;三是加大对外交流的支持政策;四是要引导设计企业及相关机构参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政府发动的扶贫、环保、安全、教育、青年和妇女就业等社会发展领域,并创造可推广的经验。
(二)促进设计产业做大做强
按照“武汉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工程设计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设计产业做大做强的方式是:建立更加公平并有活力的市场体制;大量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鼓励开展设计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和设计产业集群式发展。
(三)提升武汉设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以设计为引领,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建筑及城市景观,建设有较强设计感的城市人文环境,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城市品位;让设计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及文化消费等,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加快设计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产生一批占有较多市场份额的具有武汉设计、武汉风格的工业产品;创办一批形成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活动。除提升“武汉设计双年展”、“中国工业设计博览会”、“大河城市论坛”外,鼓励和支持企业组织创意设计活动,努力创办好具有武汉特色的“武汉设计大奖赛”和“武汉设计日”活动。
(四)推动武汉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武汉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塑造武汉制造的优势;与城市建设融合,提升武汉人居环境质量;与服务业融合,促进武汉旅游业、休闲体育高质量发展;与农业融合,推动武汉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相融合,提升武汉设计的文化内涵。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任务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围绕履行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将顺利通过四年后教科文组织评估的任务与解决武汉设计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困难相结合,打造具有更高知名度、更大影响力的设计之都。
(二)坚持依托现行政策加强资源整合
积极依托国家、省市政府现有的政策导向和政策资源,特别是市级有关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加强对现行政策导向与政策资源的利用与协调,让所制定的政策与相关的政策形成合力,共同为我市设计之都建设服务。
(三)坚持改革创新有所突破
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设计产业基金、加强国际交流、开展设计创意活动、建设产业园区等方面,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大胆进行改革创新,让武汉设计行业在一定层次上形成“政策洼地”和“市场洼地”,努力调动国内外行业资源参与武汉设计之都的建设。
(四)坚持“大设计”的理念
坚持从“大设计”即包括所有设计行业的理念出发,来看待设计产业的短板和问题,再从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管理两方面,来提出相应的政策。
(五)坚持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设计之都建设
坚持企业是我市设计之都建设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设计企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在设计之都建设的各个方面主动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设计之都建设,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目标。
(六)坚持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方式
在争取投入必要的物质激励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的作用,用精神激励来推动设计之都建设。
五、主要内容
《政策》共20条,从八个方面支持设计之都建设: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取消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落实相关税收减免政策,为企业做好服务。二是壮大设计产业。支持企业延伸服务链,鼓励企业“入库入榜”,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设计企业,对进入全球、全国、全省排名前列的企业进行奖励。三是鼓励创新和产业融合。支持企业设计创新,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四是建设产业园区。按照我市文化产业“新30条”的相关规定,建设设计产业聚集区,引导小微设计企业入园,吸引企业聚集发展。五是加快人才培育。积极落实“武汉黄鹤英才”等人才政策,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发挥财政性奖金的示范带动作用,设立支持武汉市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的子基金,加大企业社会融资力度。七是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鼓励在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设计合作与竞争,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活动,对符合相关政策的出国人员重点保障。八是打造设计之都品牌。通过支持开展设计之都系列设计活动,鼓励设计企业和设计师走进社区和乡村,形成武汉设计之都活动品牌,提升武汉设计的国际影响力。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