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最早从事汽轮机故障诊断研究的国家之一,在汽轮机故障诊断研究的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系目前美国从事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机构主要有EPRI及部分电力公司,西屋、等公司
美国Bechtel电力公于1987年开发的火电站设备诊断用专家系统(SCO PE)在进行分析
时不只是根据控制参数的当前值,而且还考虑到它们随时间的变化,当它们偏离标准值时还能对信号进行调节,给出消除故障的建议说明,提出可能临近损坏时间的推测
美国Radial公司于1987年开发的汽轮发电机组振动诊断用专家系统(T u rboin ac),在建立逻辑规则的基础上,设有表征振动过程各种成分与其可能故障源之间关系的概率数据,其搜集知识的子系统具有人机对话形式该系统含有900条知识规则,有很大的库容 。
西屋公司(WHEC)是首先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汽轮机故障诊断的,他们在已经开发出的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系统(AD)的基础上,在奥兰多建立了一个诊断中心(DOC),对分布于各地电站的多台机组进行远程诊断。
Bently公司在转子动力学和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机理方面研究比较透彻,该公司开发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系统(ADR3)在中国应用情况良好,很受用户欢迎 日本也很重视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由于日本规定1000vI W以下的机组都须参与调峰运行,因此,他们更注重于汽轮机寿命检测和寿命诊断技术的研允日本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机构主要有东芝电气、日立电气、富士和三菱重工等
东芝电气公司与东京电力公司于1987年合作开发的大功率汽轮机轴系振动诊断系统,采用计算机在线快速处理振动信号的解析技术与评价判断技术,设定一个偏离轴系正常值的极限值作为诊断的起始点进行诊断!“:在90年代,东芝公司相继开发出了寿命诊断专家系统,针对叶片、转子、红套叶轮及高温螺栓的诊断探伤实时专家系统、机组性能评价系统等。
日立公司在1982年开发了汽轮机寿命诊断装置 H ID IC-0跟以后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寿命诊断方法。
三菱公司则在80年代初期开发了MHM振动诊断系统,该系统能自动地或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异常征候检测并能诊断其原因,其特点是可根据动矢量来确定故隙。
欧洲也有不少公司和部门从事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友法国电力部门(EDE)从1978年起就在透平发电机上安装离线振动监测系统,到90年代初又提出了监测和诊断支援工作站(M onitoring and D iagnosis A id S tation)的设想在90年代中期,其专家系统P SAD及其D I-VA子系统在透平发电机组和反应零冷却泵的自动诊断上得到了应用。另外,瑞士的A BB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丹麦的B& K公司等都开发出了各自的诊断系统。
我国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h}一般说来,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内主要是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对一些故障机理和诊断方法展开研究: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初期到现在,在这一阶段,全方位开展了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研究,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大大推动了诊断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983年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在南京召开了首次“设备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研讨会”,标志着我国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后又成立了一些行业协会和学术团体,其中和汽轮机故障诊断有关的主要有: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诊断技术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 。
学会及其旋转机械专业学组等在此期间,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对于基础理论和故障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并研制出了我国自己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装置,“八五”期间又进行了大容量火电机组监测诊断系统的研究,各种先进技术得到应用,研究步伐加快,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也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故障诊断理论,并出版了一系列这方面的专著,主要有屈梁生、何正嘉主编的《机械故障学;,杨叔子等主编的《机械故障诊断丛书众虞和济等主编的《机械故障诊断丛书;,徐敏等主编的《设备故障诊断手册》等。
目前,我国从事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单位有几十家,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备研究所哈尔滨电工仪表所、西安热工研究所山东电力科学试验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及一些汽轮机制造厂和大型电厂等国家在“七五”、“八五”计划期间安排的汽轮机故障诊断攻关项目促进了一大批研究单位参与汽轮机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许多重要成果都是在这一阶段取得。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