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土木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7、2012年连续四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特别是2012年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通过合格有效期为8年。
土木工程学科为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分别是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和土木工程材料。三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分别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和力学。交通运输工程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是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力学有5个二级学科,分别是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同时,在“建筑与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2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
结构工程学科是国家建设部和辽宁省重点学科,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联合培养博士点,具有招收国内访问学者资格。
3个系分别是: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11个教研室分别是:工程力学教研室、混凝土结构教研室、钢结构教研室、结构抗震教研室、施工与管理教研室、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教研室、桥梁工程教研室、岩土工程教研室、测绘工程教研室、安全工程、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11个研究所分别是:结构工程研究所、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道路工程研究所、桥梁与隧道工程研究所、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所、钢结构工程研究所、工程测量研究所、新型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所、建筑安全研究所。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7个实验室,分别是:力学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岩土与道路工程实验室、桥梁工程实验室、结构数值模拟实验室、测绘工程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结构工程实验室是建设部和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岩土与道路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工程检测试验中心除承担科学研究试验项目外,具备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结构、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等技术咨询、检测、试验与鉴定的能力。
目前学院在册本科生217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520余人,并承担培养外国留学生的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为辽宁省示范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60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培养了万余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教师中,有教授30人、副教授3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获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6人;获得辽宁省教学名师奖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6人;有60人次担任国际、国内、省内学术组织的负责人或理事(委员)。
在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8人入选百人层次,13人入选千人层次。50多人次荣获国家、省、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先进称号。
近五年来,学院在科研、教研立项、获奖、发表论文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以及沈阳市科技局基金项目300余项,完成各类横向课题200余项,科技经费合计7300余万元。承担国家、部、省、市级科研、教研课题等23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市科技进步奖7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发表科技、教学论文960篇,被SCI、EI等检索机构收录232篇。发表出版专著(编著、译著)主编教材36部。主编参编国家、辽宁省建设行业标准41部,2009年土木工程学院被评为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CECS )先进集体。
学院与美国、芬兰、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及香港等地区20多所大学建立了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学院与国内多所大专院校、厂矿企业、设计(勘察)院、科研和生产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联合培养关系,并聘请一批著名学者作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
如今,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秉承“博学善建、厚德大成”校训,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正朝着“争先进,创一流”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