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油田含水规律含水上升规律

2022/07/16120 作者:佚名
导读:1、理论 根据注水开发油田大量的生产资料统计,含水上升规律一般可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凸型、S型和凹型。高油水粘度比油田的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呈凸型,开采特点为无水采油期短、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高含水期是主要的采油期,开发效益相对差;低油水粘度比油藏无水采油期长、油井见水晚、含水上升慢, 大部分可采储量在低含水期采出,开发效益较好;油水粘度比介于中间的为S型曲线。 ⑴凸型曲线模型可用下式表征: 其

1、理论

根据注水开发油田大量的生产资料统计,含水上升规律一般可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凸型、S型和凹型。高油水粘度比油田的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呈凸型,开采特点为无水采油期短、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高含水期是主要的采油期,开发效益相对差;低油水粘度比油藏无水采油期长、油井见水晚、含水上升慢,

大部分可采储量在低含水期采出,开发效益较好;油水粘度比介于中间的为S型曲线。

⑴凸型曲线模型可用下式表征:

其中a、b为系数;

Rt为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小数;

Fwt为含水率,小数。⑵S型曲线模型可用下式表征:

⑶凹型曲线模型可用下式表征:

具体的曲线形态见图。

2、实际变化特征

一般分析含水上升规律采用的是相渗理论分析法、图版法、水驱特征曲线法、模型预测法等,相渗理论分析法用于S型类型油藏,往往误差较大,只是作为理论分析;水驱特征曲线法一般用于含水达到一定阶段,出现直线段后分析,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图版法、模型预测法主要用于初期投入开发的油藏。

(1)童宪章图版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油藏,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油水粘度比影响着阶段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含水率与采出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按照童宪章推导出的水驱曲线关系式lg(fw/(1-fw))=7.5×(R-Rm) 1.69描述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是一条大致S型曲线。

(2)水驱系列法

实际上含水率分析可以用水驱系列法,但是由于含水率变化大,只是作为分析用。

根据国内外典型水驱油田分析,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基本上可用五种形式表示,即凸型、凹型、S型及凸-S型、S-凹型。共有七个表达式表示

根据表中给出的七种表达式,利用油田各开发单元实际开发数据进行回归处理。选择相关系数最大,符合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的合理表达式,求出相应的采收率。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