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测井解释模型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2022/07/1699 作者:佚名
导读:1.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 1)常规组合测井曲线 (1)测井曲线幅度特征。 测井曲线幅度受地层的岩性、厚度、流体性质等因素控制,可以反映出沉积物粒度、分选性及泥质含量等。一般对于颗粒粗、渗透性好的砂岩,具有高SP 负异常和低GR 特征;反之细粒沉积物,如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具有低SP 幅度、高GR 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地下流体性质等情况,在岩心观察基础上建立适应本地区的岩性与测井

1.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

1)常规组合测井曲线

(1)测井曲线幅度特征。

测井曲线幅度受地层的岩性、厚度、流体性质等因素控制,可以反映出沉积物粒度、分选性及泥质含量等。一般对于颗粒粗、渗透性好的砂岩,具有高SP 负异常和低GR 特征;反之细粒沉积物,如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具有低SP 幅度、高GR 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地下流体性质等情况,在岩心观察基础上建立适应本地区的岩性与测井信息之间的联系。

(2)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不同的沉积环境下,由于物源情况不同、水动力条件不同及水深不同,必然造成沉积物组合形式和层序特征(正旋回、反旋回、块状)的不同,反映在测井曲线上就是不同的测井曲线形态。图是经常被采用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与沉积物层序特征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地区情况,建立本地区图版,但图仍不失一般指导意义。

①柱形(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供应丰富、水动力条件稳定下的快速堆积,或环境稳定的沉积。

②钟形,测井曲线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是水流能量逐渐减弱或物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表现。

③漏斗形,与钟形相反,垂向上呈水退的反粒序,水动力能量逐渐加强和物源区物质供应越来越丰富的沉积环境。

④复合形,表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曲线形态组合,如下部为柱形,上部为钟形或漏斗形组成,表示一种水动力环境向另一种环境的变化。 各类形态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光滑形和锯齿形。

(3)接触关系。

顶底接触关系反映砂体沉积初期、末期水动力能量及物源供应的变化速度,有渐变和突变两种,渐变又分为加速、线性和减速三种,反映曲线形态上的凸型、直线和凹形。突变往往表示冲刷(底部突变)或物源的中断(顶部突变)。

(4)曲线光滑程度。

属曲线形态的次一级变化,可分为光滑、微齿、齿化三级。光滑代表物源丰富,水动力作用稳定;齿化代表间歇性沉积的叠积,或各种物理化学量有较大的频繁变化。

(5)齿中线。

分为水平平行、上倾和下倾平行三类。当齿的形态一致时,齿中线相互平行,反映能量变化的周期性;当齿形不一致时,齿中线将相交,分为内收敛和外收敛,各反映不同的沉积特征。

2)地层的倾角测井微电导率曲线特征将四条微电导率曲线和常规曲线配合,并对比岩心观察描述,可以得到:

(1)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岩性及微细旋回的划分。

(2)向上变细或向上变粗的层序,直接使用微电导率曲线或其合成的电阻率曲线进行精细研究。

(3)均匀砂体(无明显层理)和具有细纹层、大型层理的砂岩明显不一样,均匀块状砂岩四条电导率曲线相关性检验很差。

(4)平行以及非平行层理可以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的平行度来衡量。

(5)精细层理对比线,有些对比涉及到所有四条电导率曲线,有些则全不涉及,根据其电导率异常或电阻率异常、所涉及的极板数等,可以做出合理解释,如卵石、透镜体、裂缝及其它特征。

(6)张裂缝显示为孤立的导电尖峰。

地层倾角测井与常规曲线相比,有更加细密的采样间隔,可以反映地层的岩性成分、含流体性质及砂岩的细微特征。在含流体性质一定的情况下,微电导率曲线的包络线可以反映粒序变化微旋回特征,而微电导率曲线基线的突变则往往是不同岩性转换面。这就为我们在常规测井曲线约束下研究岩石内部结构变化和成分变化提供了更精细的方法手段。

2.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

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测井曲线形状的变化就可以反映其粒序序列变化,通常用可以反映岩性、粒序变化的自然伽玛(GR)、自然电位(SP)的形态组合来反映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层序特征,因而通常有四种粒序模型:

(1)正粒序模型:一般为钟形,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增大,而自然电位为自下而上由高负偏向低负偏甚至基线附近变化。

(2)反粒序模型:对应于漏斗形测井曲线,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减小,而自然电位自下而上由基线或低负偏向高负偏变化。

(3)复合粒序模型:对应于复合形态的测井曲线,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钟形、漏斗形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连续变化组成。

(4)无粒序模型:对应于箱形或平直测井曲线,即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形状自下而上不变或只是微齿化。将各种粒序模型对应于各种沉积亚相、微相中,针对沉积学研究中沉积层序成旋回分布。的颗粒大小、岩性粗细变化在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反映,总结出各种沉积亚相、微相的层序变化曲线形态组合特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在沉积学研究中普遍使用,并被广大沉积学家承认和应用。

3.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

以岩性相分析程序识别各种岩性组合类型和计算机定性、定量处理,是始终受到人们关注的课题,近几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FACLLOG、LITH。测井相自动分析系统(Shhumberger,1985),CLLOG MATIDEN 岩性、测井相自动识别程序(肖义越等,1989)以及在SUN 工作站上的多无统计模式识别技术和ANN(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郭荣坤、王贵文等,1994)使测井岩性分析从手工到计算机定量化迈出了关键步骤。每一种岩性或组合类型在计算机处理中主要从曲线及数值本身出发来划分,在研究区的目的层段由关键井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别区分各种岩性及组合。

1)测井响应特征值(测井参数值)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自然伽马曲线、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幅度、组合特征等虽然是沉积层的成分、粒度、地层水的性质及内部含有物等的反映。但不同盆地或同一盆地不同层系由于受岩层厚度、相邻岩层性质、岩层倾斜及钻井过程中所用钻井液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测井响应特征也是不一样的。

2)测井相图的编制

为了使测井相直观地表达出来,通常用蛛网图或梯形图表示测井相。就是用能够反映相特征的各种测井参数值为辐射轴或横轴,以不同相之间的差别为依据,以图形区分测井相。测井相图,可以把主要沉积亚相、微相的岩性电性相区别开来:前缘席状砂的粉砂岩、河口坝的细砂岩、分流河道的细砂岩和河道间或浅湖泥岩。

3)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

岩石组合在不同研究区的不同目的层段有较大的差异性,表现出的电性数值也不同,因而针对不同的地区要选择不同的测井解释模型,采集岩心样本用于系统处理。轮南地区三叠系,有砾状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粗砂岩、中细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