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浮法玻璃固相缺陷显微结构图册编辑推荐

2022/07/1669 作者:佚名
导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板玻璃的总产量已连续多年名列世界之首。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洛阳浮法”技术近些年取得较快发展,但是与世界先进浮法技术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玻璃质量是主要的差异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内玻璃深加工业及电子玻璃的不断发展,对玻璃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玻璃制造工艺本身正面临着新的变革,即要求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把玻璃制造技术从传统的经验技艺型提升到科学技术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板玻璃的总产量已连续多年名列世界之首。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洛阳浮法”技术近些年取得较快发展,但是与世界先进浮法技术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玻璃质量是主要的差异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内玻璃深加工业及电子玻璃的不断发展,对玻璃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玻璃制造工艺本身正面临着新的变革,即要求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把玻璃制造技术从传统的经验技艺型提升到科学技术型。

影响浮法玻璃质量的因素诸多,玻璃缺陷是影响玻璃质量的首要因素。玻璃缺陷又分为固相夹杂和气相夹杂。固相夹杂,是指除玻璃气泡以外的条纹、疖瘤、结石、雾斑、划伤等玻璃缺陷。

近年来,随着玻璃质量标准的完善,对玻璃缺陷的评判及鉴别方法也需不断完善和提高。自1987年秦皇岛玻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屈慧编著的《玻璃工艺结石的岩相形态学鉴定》一书出版以来,虽然杂志上不断有玻璃技术人员发表的关于固相玻璃缺陷的文章,但目前为止还未有一本详细、系统论述玻璃固相夹杂缺陷技术的图书。

多年来,业内人士对玻璃固相夹杂的评判和成因鉴别基本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状态。为更好地帮助业内人士摆脱经验的束缚,提供更为科学的评判和鉴别依据,我们利用大量业余时间,把十五年来收集的近5000个浮法玻璃各类缺陷样品,采用光学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显微结构进行了系统归类,逐一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结合缺陷在生产实际中的宏观表现,将各类固相缺陷的成因及预防进行了总结。相信本书会对更多的工艺技术人员、岩相分析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有所帮助。

本书共分五章,从玻璃固相缺陷的现代分析技术入手,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玻璃熔化过程的晶态与非晶态缺陷、玻璃成型过程中的缺陷等,利用大量显微结构图片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各类缺陷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为区别黑白线条图和彩色照片图,书中图序采用了两个编码序列。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并得到高振昕、薛建鹏、王国强、高茗芩、高向伟、王晓红、杜米芳等多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是2006年12月由姜宏、赵会峰、王桂荣编著完成,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有学军、郭晓丽、郅晓、岑治宝、陈静、谢军、李军葛、任红灿等。由于学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业内人士批评指正。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