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制定过程

2022/07/16141 作者:佚名
导读: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制定背景 金属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简称MIM)是一种从塑料注射成形行业中引伸出来的新型粉末冶金近净成形技术。MIM的基本工艺步骤是:首先选取符合MIM要求的金属粉末和粘结剂,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粉末和粘结剂混合成均匀的喂料,经制粒后再注射成形,获得的成形坯体经过脱脂处理后烧结致密化成为最终成品。MIM具有一次成形复杂形状金

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制定背景

金属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简称MIM)是一种从塑料注射成形行业中引伸出来的新型粉末冶金近净成形技术。MIM的基本工艺步骤是:首先选取符合MIM要求的金属粉末和粘结剂,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粉末和粘结剂混合成均匀的喂料,经制粒后再注射成形,获得的成形坯体经过脱脂处理后烧结致密化成为最终成品。MIM具有一次成形复杂形状金属制品、产品尺寸精度高、无需机械加工或只需微量加工、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和产品性能优异的特点,被国际上誉为“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零部件成形技术”。

中国最广泛加工的MIM材料为不锈钢和低合金钢,约占85%的产量(不锈钢占50%以上的产量),不锈钢以316L和17-4PH为主;其次是钨基材料约占10%;另有少量硬质合金、铜基合金及钛合金等,占5%以内。预计在不久的将来MIM材料将会多元化,包括无镍不锈钢,非磁性合金,铝合金和高导热率的合金等。

截止2019年,中国国内金属注射成形企业生产的MIM材料没有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无统一的技术要求,从而使得设计开发人员对MIM产品没有相关的资料进行参考和指导,对MIM产品性能了解不足,导致MIM产品的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也导致金属注射成形产业得不到足够发展。因此,制定了国家标准《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GB/T 38981-2020)。

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编制进程

  • 标准计划

2018年1月9日,国家标准计划《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20173525-T-610)下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由TC243(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TC243SC4(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粉末冶金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发布实施

2020年7月21日,国家标准《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GB/T 38981-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21年6月1日,国家标准《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GB/T 38981-2020)实施。

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制定依据

国家标准《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GB/T 38981-2020)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规则起草。

该标准等同采用ISO国际标准:《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ISO 22068:2012)。

烧结金属注射成形材料—规范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注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张越、康俊、李春、曾克里、刘方舟、罗浩、林炽余、谭立新、周洪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