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勘探和开采揭露的地质资料,含煤岩系中层状火成岩岩体的厚度、分布面积,受煤层厚度、火成岩种类和岩浆源丰富程度的制约。
中国淮北肖县向斜中部,辉绿岩、花岗斑岩主要侵入在下石盒子组的主采煤层三煤层及其顶底板中。该煤层厚达2.7~4m,辉绿岩分布面积达38.2km,火成岩最厚达十多米;花岗斑岩入侵14.83km。辉绿岩分布面积远大于花岗斑岩。山东滕县南部的许楼井田,煌斑岩、闪长玢岩主要分布在山西组的主采煤层三上煤层内,该煤层平均厚度为3.23m。46km的井田范围内,三上煤层内的火成岩分布面积约占1/2,煌斑岩分布面积远大于闪长玢岩分布面积。
火成岩种类不同,其矿物组成和所含的化学成分也不同。据当代熔岩岩温测定,基性玄武岩 (SiO2≌48.25%)的熔岩温度在地表稍大于1200℃,而酸性的流纹岩 (SiO2≌70.40%) 的熔岩温度为800℃。中性岩的熔岩温度介于两者之间。侵入岩的温度应略高于喷出岩温度。岩浆粘度变化大,可由10Pa·s变到超过100kPa ·s。除温度因素外,SiO2的含量也会影响岩浆的粘度,SiO2含量增加,岩浆粘度增大。在自然界可见到分布面积广、平躺的玄武岩岩被;而流纹岩多呈岩钟、岩针等熔岩穹丘。因此,煤层内顺层分布较大的岩床,多数为基性的辉绿岩、煌斑岩、闪长玢岩;而分布范围小,岩体厚度变化大的则多属酸性岩体。
离岩浆通道近的地段,煤层内火成岩岩体厚度大,离岩浆通道远的地段,火成岩岩体多变薄或尖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