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环境及环境问题
1.1.1 环境与环境质量
1.1.2 环境组成与基本特性
1.1.3 环境问题
1.2 物理性环境及其污染
1.2.1 天然物理环境
1.2.2 人工物理环境
1.2.3 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
1.3 环境物理学
1.3.1 环境物理学
1.3.2 环境物理学的产生
1.3.3 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
1.3.4 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
第2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2.1 噪声概述
2.1.1 基本概念
2.1.2 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
2.1.3 噪声源及其分类
2.1.4 噪声的影响
2.1.5 有关的环境噪声标准
2.2 噪声度量与计算
2.2.1 噪声度量
2.2.2 噪声级(分贝)的计算
2.2.3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
2.3 噪声预测与评价
2.3.1 噪声预测
2.3.2 噪声评价
2.4 噪声控制技术
2.4.1 噪声控制措施
2.4.2 环境噪声的综合整治
第3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3.1 振动概述
3.1.1 振动的定义与分类
3.1.2 振动污染及污染源
3.1.3 振动的危害
3.2 振动的度量与测量
3.2.1 振动的主要参数
3.2.2 振动的测量
3.2.3 振动测量分析系统
3.2.4 振动测定的常用仪器
3.3 振动评价与标准
3.3.1 振动监测技术
3.3.2 振动评价及其标准
3.4 振动控制技术
3.4.1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3.4.2 隔振技术
3.4.3 隔振设计
3.4.4 隔振材料和元件
3.4.5 阻尼减振及阻尼材料
第4章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控制
4.1 电磁理论基础
4.1.1 电场与磁场
4.1.2 电磁场与电磁辐射
4.1.3 射频电磁场
4.2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分类及传播途径
4.2.1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
4.2.2 人工电磁辐射污染源的分类
4.2.3 电磁辐射污染的传播途径
4.3 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4.3.1 电磁辐射对信号接收的干扰
4.3.2 强电系统对弱电系统的干扰和危险影响
4.3.3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4.3.4 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机理
4.4 电磁辐射的测量
4.4.1 电磁环境测量仪器
4.4.2 电磁污染源监测方法
4.4.3 一般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方法
4.4.4 数据处理
4.5 电磁辐射污染评价的相关标准
4.5.1 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
4.5.2 单个项目的影响
4.5.3 行业标准的考虑
4.6 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技术
4.6.1 电磁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
4.6.2 高频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4.6.3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
4.6.4 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4.6.5 电磁辐射的管理
第5章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5.1 放射性污染概述
5.1.1 放射性相关概念
5.1.2 放射性污染源
5.1.3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危害途径
5.1.4 放射性污染危害
5.2 放射性度量与标准
5.2.1 放射性单位度量
5.2.2 环保标准与卫生标准
5.2.3 放射性检测标准
5.3 放射性污染评价
5.3.1 放射性污染评价原理
5.3.2 放射性污染评价基础方法论
5.3.3 放射性监测与样品采集
5.3.4 放射性污染评价方法
5.4 放射性控制技术
5.4.1 放射性辐射的防护
5.4.2 控制污染源
5.4.3 加强防范意识
第6章 热污染及其控制
6.1 热污染概述
6.1.1 热环境
6.1.2 环境中的热量来源
6.1.3 热污染
6.2 热污染评价与标准
6.2.1 水体热环境评价与标准
6.2.2 大气热环境评价与标准
6.3 热污染控制技术
6.3.1 节能技术与设备
6.3.2 生物能技术
6.3.3 二氧化碳固定技术
6.4 热岛效应
6.4.1 城市热岛效应
6.4.2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6.4.3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6.4.4 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
6.5 温室效应
6.5.1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6.5.2 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
6.5.3 全球变暖
6.5.4 温室效应的综合防治
第7章 光污染及其控制
7.1 光污染概述
7.1.1 光环境
7.1.2 光源及其类型
7.1.3 光污染
7.2 光污染度量和测量
7.2.1 光污染的度量和单位
7.2.2 电光源的技术参数
7.2.3 光污染的测量
7.3 光污染评价
7.3.1 天然光环境的评价
7.3.2 人工光环境的评价
7.4 光污染控制技术
7.4.1 可见光污染的防治
7.4.2 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防治
7.4.3 室内光污染的防治
7.4.4 光污染防治材料
7.4.5 国内外光污染的立法现状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