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规划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目标在于要保存现有资源的整体生态价值、基本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干扰进行自我恢复的能力。具体内容有保护、保存并提高地表和地下水质量;保存、保护并提高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的多样性;保护自然风景的质量等。
第二,人文资源目标在于要维护并提高历史和文化资源。具体内容有维护与规划区域整体生态价值相关且协调的传统生活方式;保存、保护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发掘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
第三,发展目标在于采取与景区整体生态和文化价值的保护相互协调的方式来调整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只允许在指定的未来发展区内进行能够促进发展的项目、只允许在规定区域内布置旅游接待设施等。
生态调查的目的在于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提供基础。
景区生态调查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历史调查及公共参与的社会调查、遥感调查等调查手段来完成。
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野生动物、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人文调查的内容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分析是确定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以及最临近中心城市、经济带、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辐射距离。这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规模有关键的决定作用。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其中,包括主题生态化、游乐生态化、艺术表现生态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体现旅游景观生态化的项目,有生态迷宫(花卉迷宫、果蔬迷宫、湿地迷宫、水景迷宫、树林迷宫等等)、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场、大型树屋、大地艺术、空中花园等等。把生态造景与生态游乐结合起来,用绿色植物进行造景,用绿色植物制造游乐项目,用绿色环境打造游憩模式。
生态技术,包括生态材质运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耗能技术应用、绿色植物环境、环保材料与技术等等,对于景区规划特别重要。
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化规划的核心,其目的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区资源环境的适宜性等级,为景区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建议。
以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基础,可以准确地将那些生态上极为敏感、景观独特、宜保持原貌,不宜进行人工建设干扰的区域设为保存区;对有的敏感性稍低,景观较好,宜在指导下做有限的开发利用,设置为保护区,还有生态敏感性较低,自然地形及植被意义不大,适于开发而成为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