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生态需水量研究现状

2022/07/16138 作者:佚名
导读:生态环境需水正逐渐成为水资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涉及到河流、湖泊、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由于人类活动对河流需水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在河流方面的研究开始相对较早,也最为活跃。河道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20世纪60年代之前属于河道生态需水理论的萌芽阶段,主要针对满足河流的航运功能进行研究,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此阶段河道生态需水及其相

生态环境需水正逐渐成为水资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涉及到河流、湖泊、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由于人类活动对河流需水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在河流方面的研究开始相对较早,也最为活跃。河道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20世纪60年代之前属于河道生态需水理论的萌芽阶段,主要针对满足河流的航运功能进行研究,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此阶段河道生态需水及其相关概念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最初根据水文历史资料进行河流流量分析。提出了一些基于水文学分析的方法,如Tennant法,后来水力学家根据河道断面参数判断河流所需流量,形成了基于水力学分析的方法,如科罗拉多州水利局专家提出的R2一CROSS法。

3、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河流连续统筹思想的提出,河道生态需水理论开始完善,原有的研究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非BBM法和澳大利亚的整体研究法,特点是注重对河流生态系统整体的考虑。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其他方法,如从流量与生物的直接关系人手进行研究的方法,从满足河流稀释、自净环境功能出发的研究方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