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制定过程

2022/07/16249 作者:佚名
导读: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编制进程 标准计划 2015年8月18日,国家标准计划《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9)下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上报,TC246SC1(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实施 20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编制进程

  • 标准计划

2015年8月18日,国家标准计划《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9)下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上报,TC246SC1(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发布实施

2019年6月4日,国家标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9)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20年1月1日,国家标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9)实施。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修订依据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9)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规则起草。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修订情况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9)代替《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与《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1. 删除了部分引用文件;

  2. 增加了3个新的定义,同时修改了2个定义;

  3. 增加了缩略语;

  4. 增加了线-线与线-地的试验等级;

  5. 修改了对1.2/50us-8/20us波形参数的定义;

  6. 增加了对发生器特性的校准方法的描述;

  7. 删除了关于10/700ps组合波发生器的描述;

  8. 修改了耦合/去耦网络的选择流程图;

  9. 修改了对于用于交/直流电源的CDN的要求,增加了关于CDN的EUT端口的开路电压峰值和短路电流峰值之间的关系;

  10. 增加了关于CDN的校准;

  11. 删除了关于高速通信线的试验配置的描述;

  12. 删除了关于施加电位差的试验配置的描述;

  13. 删除了关于EUT的工作状态的描述;

  14. 增加了对于连接到外部通信线缆端口浪涌试验的专门说明,特别是,规定了10/700us组合波发生器的技术参数;

  15. 增加了关于浪涌波形的数学模型;

  16. 增加了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考虑;

  17. 增加了关于脉冲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

  18. 增加了关于对额定电流大于200A供电线路施加浪涌的耦合/去耦方法。

该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电磁兼容(EMC)第4-5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5:2014)。

与该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中国文件如下:

《电工术语》(GB/T 2900)(所有部分)[IEC60050(所有部分)]。

该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1. 标准名称修改为《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2. 修正表5脚注a中”开路情况下”为”短路情况下”;

  3. 修正图7图题中”线L2-线L3”为”线L3-线L2”;

  4. 修正图9、图10、图A.4中组合波发生器到耦合网络的连接点﹔

  5. 修正7.1中”如7.6.2和图12所述”为”如7.6和图12”所述;

  6. 修正图E.2中的”Tw”为”T”;

  7. 修正F.4.6中”合理的α的估计值可用表1中给出的最小值”为”合理的α的估计值可用表F.4中给出的最小值”;

  8. 修正F.4.7中的”V'(tp)=0”为”V'’in(tp)=0”。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福测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李焕然、张强、兰德福、黄攀、吕飞燕、赵文晖、丁一夫、黄学军、叶畅、侯新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