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有效的空气质量预报方法,对气象和环保部门进一步开展空气污染物的预报工作是很有意义的。马氏链是概率统计工作中,对某一系统所处各个状态之间的动态转移规律进行研究的方法。少数空气质量预报部门已经将该概念引入空气污染物的定性预报中。但在应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天气背景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方法过于简单,难以在实际业务工作中精确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演变过程。马氏链模型在以往天气现象的出现、天气过程的持续以及天气形势的转变等研究工作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借鉴这一数学模型,结合天气演变,对实际工作中空气污染物的预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如今,很多人每天出门前除了关心天气状况外,又多了一项关心的新指标,那就是空气污染状况。我们每天看到的空气污染监测值正是基于预报系统模拟测算出来的,除了那些极端情况,雾霾预报的准确率到底有多高,怎样才能提高准确性,让预报预警更好地为应对工作争取更多时间"para" label-module="para">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告诉记者:“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干尘粒,也就是干气溶胶粒子,而由于在实际的大气中没有气溶胶粒子作为云雾的凝结核就无法形成云雾,所以雾和霾的背后都与气溶胶粒子有关。”也就是说和天气预报一样,空气污染预报也是基于一定的模型,在模拟系统里进行。它也同样存在着稳定性差异、预报准确率差异等。
“国际上现有气溶胶模拟与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有一类是离线的,缺少气溶胶与气象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的模型就没有在线的准确;预报模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将气溶胶分不同的粒度档模拟,这样才有利于模拟出气溶胶与云雾的相互作用。”基于对国外现有模型的研究和分析,张小曳团队建立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预报模型,它规避了离线模型的弊端,整合了分档模型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投入使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张小曳就一直致力于气溶胶的研究,是我国较早从事气溶胶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之一。在科技部97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他所领导的团队先后承担了“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和“气溶胶、云、辐射反馈、亚洲季风研究”两个项目。
所研发出的数值预报模型在2012年秋天正式在中央气象台做全国范围内的雾霾业务预报,结合中央气象台常规天气学方面的预报,二者有效结合向全国发布雾霾预报。今天,我们打开中央气象台网页,看到的就是这个预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