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对商品房空置面积种类进行明确分类的通知,从2003年统计年报开始,将以商品房空置时间作为标准进行划分。空置时间在1年以内的为待销商品房;空置时间在1年以上3年以内的为滞销商品房;空置时间在3年以上的为积压商品房。
由于市场各方对于空置房的定义大不相同,因此很难统计出全国究竟有多少可供购买的空置房,据介绍,尽管建设部对空置房作出了官方定义,但实际上市场上对空置房存在多种定义。
开发商销售的尾房、被法院罚没、羁押的部分房屋、开发商用于抵债的债权房都在空置房的范畴之内。
退税“空置房”
(1)1998年6月30日以前建成,但直到1999年8月1日尚未售出的商品住房,其界定的标准以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证的签署日期为准。
(2)1999年8月1日(含8月1日)以后至2002年年底以前,购买以上空置商品房并且交纳了契税的,方可享受全额退还契税的优惠。
另外,也有以“空置房”字面理解的所谓“空置房”,即开发商建成而没有销售出去的商品房。
空置房是房地产市场上的专用名词,严格概念上是指房屋竣工一年之后没有实现销售的房子,通俗地说就是指市场上卖不出去的房子。这与一般人认为的没有人住的“空房子”完全不同。所谓“空房子”其实指的是“空关房”,意即开发商把房子卖给业主后,业主既不自住也不出租,房子没人住形成“空关”。对应于权威部门经常发布房地产市场“空置率”的数据,“空关率”的数据几乎没有机构能够发布,因为实在是难以统计,只能是对某一两个楼盘或小区进行现场调查,得出相应楼盘或小区的“空关率”。
“空置率”“空关率”之所以必须严格区分,是因为它们所描述的市场形态完全不同。前者反映的是市场热还是冷,空置率越高,表明楼市越冷,市场销售不佳,房价有下跌的压力,反之空置率极低,房价则将继续上升;而后者反映的是投资性购房的冷热程度,“空关房”较多意味着业主购房不为自住需求,房屋的价值却能体现出使用价值。
商品房空置率或将大幅增加。这种销售量下滑速度,2008年全国商品房空置率有可能将升至1.5亿—2亿平方米左右。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在“2008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形势REICO报告会”上如此预测。空置房逼近2亿平方米,任志强坦言,历史上还没有这么大的空置率。此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1%。通常情况下,第四季度的竣工量会加大。
如果按照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量同比下降14.9%来计算的话,2008年仅前三季度就同比少卖大概1亿平方米,空置率一定增加。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教授则估算,按全国平均房价3000元/平方米计算,这么多空置房所占压的资金将高达6000亿元。这个数字足以让本身绷得很紧的房企资金链雪上加霜。聂梅生坦言,除了6000亿,自有资金率的增加也显示房企资金链的困境,开发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渠道在过去的三个季度中显然运转不灵。2008年三季度,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1503.7亿元,同比减少9.9%。定金及预收款2246.07亿元,同比减少24%。个人按揭贷款839.5亿元,同比减少36.4%。三者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60%降为52.6%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紧张程度继续加深。
REICO工作室刘琳博士说全国商品房空置率从08年6月份开始调头增加,销售低迷直接导致空置率的攀升。中金公司发布的2009年宏观经济展望研究报告中预测,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南京、杭州、重庆、哈尔滨等全国15个城市现有的商品房库存,需要约27个月才能消化。国家电网利用智能网络,在全国660个城市查出一个数据,总共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因此得出结论,买了房子但不居住只等升值的投资、投机性住房占了相当比重,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疯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及其团队通过对全国29个省、262个县、1048个社区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访问调查了解,2013年城镇地区自有住房空置率为22.4%,其中经济适用房空置率高达23.3%。其中,高空置率还致使4.2万亿银行房贷沉淀于空置住房,
国家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出台了税收、信贷方面支持百姓购房的措施,并明确指出,支持地方地政府出台鼓励住房消费的税费政策。然而,某些地方政府竟然采取购买空置房来进行所谓的救市。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中城市空置房面积正在大幅增加。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过去在房地产暴利驱使下,许多企业一窝蜂地投入到房地产开发行列,使住房建筑面积出现严重集中过剩,市场供求暂时失衡。
二是住房价格与百姓收入差距太大,虽然有需求,但由于价格太高,许多购房者望房兴叹,放弃购买,造成需求大量减少,使得空置面积大量出现。按理说,这种大量空置问题是市场规律、市场机制使然,即价格与需求呈反比例相关,价格过高,需求必然减少。
解决的办法依然要遵循市场规律 ,即价格下降,需求必然上升,交易量必然增大,空置房必然减少。住房交易量下降、空置面积大幅增加的症结就找到了,即开发商死扛价格造成的。解决的办法一目了然了,政府应该督促和引导开发商降低价格来促销,来增加交易量,减少空置房。
而政府却要用财政资金来购买空置房的办法增加交易量,减少空置房,这实际上是一种违背市场规律的托市行为。这种行为危害是巨大的。连政府干预市场都谈不上,是在严重扰乱和破坏市场。本来商品销售困难,出现挤压,是一个价格问题,价格应该理性下降到需求启功为止。而政府通过大量购买,制造了一个需求和交易量,使得价格仍然维持不变,而这种价格是百姓不能承受的价格,仍然启动不了市场的最终需求,反而造成一种假象。对市场的破坏可想而知。
政府购买空置房,使得开发商的住房价格维持在天花板上下不来,使得大多数百姓继续买不起房外,而且政府购空置房的资金来源必然是老百姓的纳税钱或者土地出让金。如果将这部分购买的空置房补贴给需要的低收入人群,肯定会低于政府购置时的价格,那么,这个差钱实际上等于政府将百姓的辛苦钱通过有形之手补贴给了开发商。这与政府自己给低收入者建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是不一样的。后者没有开发商剥去的一层暴利。而如果政府不这样做,市场规律将迫使开发商不得不降价,那么,就会出现政府通过购置空置房补贴给低收入者的那部分人能够以政府给予的价格在市场买到同样的房子,而且,其他更多的老百姓都能够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房。
政府亲自出面托市不是没有,在发达国家包括中国政府都有这种现象。托市的目的是保护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是让弱势群体不受残酷市场竞争的伤害。例如从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的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就是一种托市行为。目的在于,防止谷贱伤农,保护农民利益,保护种粮者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支撑了中国粮食产量五年连续创新高。保护弱势群体以及普通百姓有房子住的唯一办法是让房价回归理性,降低到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或者通过大力建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措施来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的问题。而政府购买空置房是反其道而行之,保护的是房地产的暴利行业,保护和受益的是强势的开发商。百姓的纳税钱,人民的辛苦血汗钱,政府决不能如此使用。
中国人口多、土地少的现实,中国城市化的巨大潜力,中国人口都力求涌向城市的思想倾向,都决定只要房价稍加合理一些,巨大的需求潜力就会迅速成为现实。政府不分青红皂白地利用政策鼓励购房,有支持不合理的高房价和楼市投机之嫌疑,甚至可能吹大楼市泡沫,酿成金融风险,还反而可能会加大观望情绪,与其初衷恰好相反,因此,是欠妥当的。政府需要做的是,搞好住房保障工作,提高保障面积覆盖率;商品房市场要放手由市场自行调节,要遵循市场规律。在住房市场上,要真正做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1提问:全国各地这么多空置房,而且到处还在大跃进的建房,难道将来的经济发展都是靠这些房子来拉动吗?
搜狐微博@曹建海:房地产拉动的粗放的、低质量的GDP增长,将给未来中国经济带来很多隐患。如果考虑到这些隐患,我们是得不偿失的。
2提问:当房价大幅回落的过程中,如果土地卖不出去,政府是不是会大规模的推出房产税,名曰"和国际接轨"
搜狐微博@曹建海: 地方政府最怕推行房产税,因为这可能导致市场崩盘。未来全国大规模推行房产税,需要对现行大部分进入商品价格的税收进行调减,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3提问: 政府提出要建立诚信体系,可能第一步要做的是公开官员财产,官无信何建民之信。你觉得政府能做到吗?如果能建立诚信体系对房价影响又如何?虽然法不责众,但是能逼出部分官员持有的多套房子投放市场吗?有利房价下降吗?
搜狐微博@曹建海:政府、官员还是以欺骗为主,需要更多的民主监督,主要是舆论监督,逼迫他们作出改变。
4提问:住宅出现了拐点。请问商业地产是否也会下降?
搜狐微博@曹建海:同等位置写字楼价格一般是住宅的1。5倍。住宅价格在回落,商业地产价格上涨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