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学认为,电子是一种带负电的稳定的基本粒子。然而,对于电子为什么既有质量又带电荷,尚给不出合理的解释。
在电磁理论中,通常将电子视为一个电荷均匀分布的带电小球,如图2-4所示。在这个经典的电子小球模型中没有给质量留下位置,而且对1/2的自旋也无法给出合理解释,显然这个模型过于粗糙。细致观察电子的一些特性,可以窥见电子存在结构的信息。
电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2,从2.2节可知,电子每转动1/2圈我们就看到相同的面,即在转动方向上电子是180度对称结构。如果将电子的磁矩和宏观磁体的性质联系起来,电子可以理解为四个三角条形磁铁的组合体,如图2-5所示。那么,这个磁铁组合体转动180度时我们看到的将是相同磁极方向的另一个条形磁铁。因此,从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我们获得电子可能存在四个极面的信息。
电子既带电荷又有质量,而电荷和质量本质上是表征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一种计量方式,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反映出电子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场。可见,电子同时具有表征质量性质和电荷性质两种类型的场。
如上所述,系统相对论构建的电子模型如下:
电子是由若干光子凝聚成的近长方体的稳态粒子,如图2-6中a所示。电子中的光子是对称的凌形排列,相邻光子的极向相反,它们之间的耦合涡环(中性场线),如同一条条绳索将它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光子的层数是2的倍数,图2-6中b为上下对称的8层光子构成的电子正方形端面。
和光子一样,电子的场从内到外也分为内场、临界场和外场三层结构,如图2-6中c所示。电子中光子的独立场线(是指未与相邻光子耦合的场线,参见图2-3中b)的包络面围成的区域称作电子的内场,又称电子的本体。
在电子内场外侧,场强衰减步长(见3.1节)从光子间距逐步增大、最终达到一个常数r0,半径r0围成的区域称作电子的临界场,又称作电子体;相应地,将这个临界场的外边界称作电子的表面,临界场的半径r0称作电子的半径。
在电子体的外部,场强衰减步长为常数r0,这个区域称作电子的外场,简称电子场。如图2-6中c所示,电子场由中性场和极性场两部分构成,这为电子的电荷和质量的来源提供了解释,即电子的中性场决定了它的质量性质、极性场决定了它的带电性质。
如图2-6中c所示,电子场在两个端面上属中性场;在四个侧面上的场是极性场,且相对两侧面极性方向相同,相邻两侧面极性方向相反。从电子场的结构,我们可以推导出电子的一些性质 。
电子的四个侧面如同四个条形磁铁,从每个端面看都是相对两侧面极性相同,相邻两侧面极性相反,称之为四极场。质子场的极性场也属四极场(见后文),因此电子和质子一样,也具有电四极矩性质。
1930年,德国科学家泡利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1956年美国莱因斯和柯万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根据现代物理学研究的结果,中微子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小于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据此系统相对论认为,中微子与电子结构类似,是由较小光子聚合而成近长方体的稳态粒子,但所含光子的层数和尺寸远小于电子。一方面,由于中微子尺度小,而呈现出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微子场非常弱,这使它难以探测。
中微子具有与电子类似的特性,它们属同一类型的粒子,中微子和电子统称为长方体粒子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