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压轧制过程中,在轧制道次的开始和结束时将出现两个非稳定阶段。开始侧压时, 带钢头部在出辊缝之前就已经与轧辊表面脱离接触。这是因为带钢头部基本上处于无应力状态,没有一个力矩能回牵轧件以保持轧件与轧辊的接触,这部分金属将向中间流动,并且是非均匀延伸,从而造成失宽。只有当时间足够长,带钢头部出现塑性变形区时,带钢内部才形成回牵剪切应力,强迫轧件充满辊缝。对于带钢尾部通过轧辊时的非稳定轧制情况可以作类似解释。另外, 带钢中间部分的“狗骨”形比带钢两端严重,平轧后的恢复量也比两端大。因此, 经过平轧道次后, 原来的失宽被进一步扩大。
短行程控制是大侧压条件下用于克服带钢头尾部产生的失宽、提高带钢成材率的一项先进技术。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大侧压调宽时带钢头尾部收缩的轮廓曲线,在轧制过程中不断改变立辊轧机的辊缝,使其变化曲线与辊缝的变化对称且相反,以补偿侧压失宽量。再经过水平轧制后,使带钢头尾部的宽度失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经验设定模型是以来料宽度和宽度压下量为基础的数学模型,其常数都是通过经验得到的,它并没有考虑来料厚度、厚度压下量和轧辊辊径的变化。因此,采用该设定模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头尾部的失宽量,但是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通过优化短行程控制曲线的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