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总论001
奇妙的词:结构设计003
无处不在的危机005
解析技术的高度化和空洞化008
现场求助010
结构设计的意义012
技术的翻译014
场所的翻译015
时间的翻译015
发现自然之美017
结构体的印象暗示023
新形态的再构筑026
思考身边事031
发现美中蕴含的结构,以力学再构筑032
第2章 砌体结构035
追求石材工艺的精神极致037
砌体结构的历史时间039
从BuildingFootprints(建筑墙裙)看结构
技术的变迁042
古代044
罗马047
罗马式050
哥特式052
文艺复兴055
巴洛克060
洛可可064
工业革命前夜065
近代建筑的诞生068
最后的砌体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072
第3章 钢结构079
从灾害现场中学习081
WTC倒塌事件的起因083
朱鹭展会大厦连通桥坠落的想象力087
关于铁材料089
轻钢结构和重钢结构的使用方法092
身边的细节093
防火、耐火标准097
钢铁的发展历史098
钢铁桥099
大温室101
钢铁的时代104
古斯塔夫埃菲尔107
奥托瓦格纳110
金门大桥113
为21世纪添彩的钢铁114
第4章 混凝土123
相互对应的钢铁和混凝土125
混凝土是“刻画时间的材料”126
清水表现和年代感129
地震的极度特殊性131
混凝土的种类和工艺133
品质不高的混凝土138
SRC结构139
混凝土建筑和功劳者140
奥古斯特佩雷141
罗伯特马拉尔142
爱德华托罗哈143
菲利克斯坎德拉146
勒柯布西耶148
路易康150
丹下健三152
前川国男155
真正的工程师是什么156
第5章 预制混凝土159
高科技的双刃材料161
预制混凝土的变迁164
实用预制混凝土165
后张拉工艺现场167
预备知识170
预制混凝土—后张拉—组装工艺172
“PC”建筑实例173
海洋博物馆179
茨城县天心纪念五浦美术馆182
十日町信息馆184
制作现场的空洞化187
第6章 木结构191
木结构的可能性193
“木”是危险的材料195
排斥“木”的时代197
《京都议定书》和木材利用的促进199
木材出色的性能203
多重矛盾体系中的东洋价值观208
部分和整体的往复212
地震和木结构的偏见213
日本的木造文化217
集成材的登场219
木桥小史223
现代的木造建筑226
海洋博物馆227
小松圆顶竞赛方案229
安昙野Chihiro美术馆230
牧野富太郎纪念馆232
伦理研究所富士高原研修所234
日向市站/高知站237
何谓木结构的冗余241
第7章 结构前沿243
工程师丰富的感性245
计算机的进化和黑匣子化248
工艺水平的缺失250
设计与系统252
结构的后现代主义255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260
千禧桥262
横滨港国际客运码头264
仙台媒体中心266
巴伦西亚现代美术馆(扩建)269
佛罗伦萨新站的竞赛方案271
中国的最新项目272
开放式空气环境的设计279
个别的与地域的空气环境282
牧野富太郎纪念馆284
日向市站287
高知站289
建筑师的结构意志291
最后293
结语294
参考文献296
译后记298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