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几年,我一直在和我的同事们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帮助企业量身设计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致力于传播实用的管理方法与工具,使企业自身掌握执行能力,实现方案落地与自我更新。
这两个方面都对我们的咨询顾问能力提出了挑战:既要有很好的悟性和学习能力,掌握咨询的“逻辑”,又要对客户有很强的把握能力。我们需要时刻反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客户需要的?我们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对于多数企业客户来说,它们更关心的不是管理咨询方案是否完美,是否具有逻辑性,而是能否给自己带来实效,能否解决问题。
基于这种需要,我们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际,提出了“做简单”的咨询思路。什么是“做简单”?就是化繁为简,把那些很“炫”的咨询哲学、工具和方法变成实际可操作的东西,使之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做事方式。因为我们发现,一些看上去体系很完备的咨询方案,并没有多少客户能够真正理解,也就谈不上强大的执行。另外,这些体系完备的咨询方案常常陷入“见物不见人”的技术层面,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因素——人。对于更多需要对人进行领导的企业来说,这岂不是很滑稽的事吗?
所以本书也是顺着这个思路,提出了“用最少的人创造最好的业绩”这一主张,希望企业能够持续进行机构精简,不断提升人均效益,打造组织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本书从人、组织以及人与组织的协同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解读人力资源所应体现的经济价值。
第一,人的维度。强调对人的绩效激励,发挥人力资本价值。
第二,组织的维度。构建适应人力资源外部环境变化的组织模式与岗位体系,从整体上提升人均单位产出。
第三,人与组织协同的维度。进行人岗匹配,促使人才成长,支持企业发展需要。
那么,如何发挥人力资源三个维度的经济价值?一方面靠管理,另一方面靠经营。管理和经营是企业的两条腿,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为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而苦恼不已。比如,一个企业能做多大,能否基业长青,看上去是经营问题,但实际上是管理问题。“做大做强”是企业为自己设定的内部成长目标,客户没有义务为这个目标作贡献。因此,你必须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否则,很可能因为自己的野心膨胀而设定出过高的目标,超过了自身资源和能力承受极限,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系统性风险。一遇危机事件,就会立刻呈现出“蝴蝶效应”,问题被扩散、放大,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有多少企业曾经风光无限,却因为某一偶然事件引发连锁反应而轰然倒下,三株、秦池、三鹿等莫不如此,吴晓波的《大败局》中也有大量这方面的实际案例!这些企业的失败看似是由于某一偶然事件引发,其实内里早已有注定了要走向失败的必然因素。
一些企业过于追求管理而忽视经营。管理是组织的器官,各个器官的功能主要是服务于组织机构所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很多企业遭遇发展困境时,很有可能是由于其商业模式过于落后,导致失去市场竞争力。但企业往往归因于内在的管理问题,认为自身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就在于管理水平太低,还停留在“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反应阶段。于是便搬来各种制度、表格,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清楚企业需要什么,只是“货不对板”地瞎折腾,最后付出大量精力、浪费大量成本却一无所获。尤其是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看上去非常“先进”“专业”,却忽略了“合理化”的问题,无法融合到我们的企业经营理念中去,也就更谈不上能够具体实践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看似是管理问题,实际上更是经营问题。
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形态。如何从不同当中找到共同点,发现一般性的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具体的经营管理实践,使之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所有经营管理者乃至管理咨询师们的共同责任。
中国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变革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运用二八原则,集中精力抓关键,必须把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进而转化为高增长的业绩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