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纪晚期,罗马式建筑在法国达到了盛期,出现了最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观念的建筑风格。法国南部图卢兹的圣赛尔宁教堂(图1)是一座朝圣路上给香客提供食宿的“朝圣教堂”,它建在通往西班牙圣地亚哥的路线上,规模稍小,保存完好,是“朝圣路”类型的罗马式教堂的典范。圣赛尔宁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型,在十字型平面交叉点上,矗立一座五层楼高的塔楼,外观上各种几何形体有机地组合在连续的圆拱结构中,十分和谐壮观。教堂内部墙体坚厚,高直的列柱把空间分隔成许多方形小单元。回廊和圆形小教堂成为朝圣教堂不可缺少的部分,回廊上有容纳朝圣者的走道,回廊把圣坛与后殿末端的小礼拜堂分开,小教堂内用来存放“圣物”、“圣骸”,并允许朝圣者在此祈祷,瞻仰圣物。
圣赛尔宁教堂只是罗马式风格的开始,真正罗马式风格的形成以英国杜勒姆教堂为标志。
在意大利罗马式建筑的杰出代表是托斯坎纳的比萨教堂建筑群(图2)。它建于1063~1174年,包括大教堂、洗礼堂、钟塔和公墓四个部分,是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建筑群之一。中世纪的意大利人习惯将教堂、洗礼堂、钟塔建成独立的建筑物。主教堂建于1063年,它是平面呈“巴西利卡式”长方形会堂,全长95米,纵向有四排柱子,正立面高约32米,有四层连列券柱廊作装饰。在十字交叉点上有一圆盖加顶,整个教堂规模宏大,比例匀称,结构紧凑合理。教堂正面分为五层,上面四层重叠,结构清晰,每一层立面上装饰有纤细清秀的连券柱,给人一种轻松明快的节奏感。教堂的内部装饰也十分考究,墙面用红、白两色的大理石嵌板装饰,色调明快华丽。洗礼堂位于教堂前面,其正门与教堂正门相对。平面呈圆形,直径35.4米,总高54米,立面分为三层,上两层为连列券柱廊,圆顶上矗立着施洗礼者圣约翰铜像。钟塔即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外观呈圆形,直径16米,高55米,分为8层。中间6层围以连列券柱廊,底层在墙上作连续的券拱,最顶上一层是钟楼。由于地基原因,钟塔斜得很厉害,故有“斜塔”之称。这三座建筑的形体各异,形成鲜明的对比和丰富的变化,但它们的构图手法十分统一,因为都应用了连列券柱廊作装饰且色彩统一。券柱廊造成的强烈的光影和虚实对比,使建筑群显得端庄、和谐、宁静。
经过11年的整修后,斜塔已于2001年重新对外开放。2012年参观游客一次只能以30人为一批,由2位导游领队,最多只停留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