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混凝土施工工法》的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1、耐热混凝土施工质量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尺寸允许偏差按下表执行。
项次 |
项目 |
允许偏差(毫米) |
检查方法 |
|
1 |
轴线位置 |
基础 墙 |
15 5 |
钢尺检查 |
2 |
垂直度 |
高5米及5米以下全高 |
8 30 |
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
3 |
标高 |
层高全高 |
±10±3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4 |
截面尺寸 |
/ |
8,-5 |
钢尺检查 |
5 |
表面平整度 |
/ |
8 |
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 |
6 |
预埋件施中心线位置 |
预埋件预埋管 |
105 |
钢尺检查 |
7 |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
15 |
钢尺检查 |
/ |
2、水泥混凝土的耐热力学性能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按下表执行。
极限使用温度(摄氏度) |
检验项目 |
技术要求 |
<700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设计强度 |
加热到极限使用温度并经冷却后的强度 |
≥45%烘干抗压强度 |
|
900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设计强度 |
残余抗压强度:(1)水泥胶结料耐热混凝土 (2)水玻璃耐热混凝土 |
≥30%烘干抗压强度不得出现裂缝 ≥70%烘干抗压强度不得出现裂缝 |
|
1200~1300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设计强度 |
残余抗压强度 (1)水泥胶结料耐热混凝土 (2)水玻璃耐热混凝土 (3)加热到极限使用温度后的线收缩: 甲、极限使用温度为1200摄氏度时 乙、极限使用温度为1300摄氏度时 (4)荷重软化温度(变形4%) |
>30%烘干抗压强度不得出现裂缝 ≥50%烘千抗压强度不得出现裂缝 ≤0.7% ≤0.9% ≥极限使用温度 |
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这是因为耐火混凝土在高温下水分容易散失,致使混凝土孔隙增加、强度降低。
2、在满足和易性和常温强度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胶结材料和水泥的用量。这是因为通常骨料的耐火程度要高于胶结材料,高温胶结材料先于骨料发生软化、变形。
3、加入适当的掺合材料可提高混凝土的耐火性,同时可改善和易性并减少水泥用量。常用掺合材料有黏土熟料、黏土耐火砖、黄土、矾土熟料、镁砂、铬铁矿、粉煤灰、高铝砖的磨细粉料。
4、骨料要选择适当的级配使密度达到最大,还要注意与胶结材料的匹配与适应。砂率控制在40%~60%配合比设计一般以经验合比为基础,通过试配调整后确定。耐火混凝土一般不配钢筋,因为钢筋的热膨胀系数与耐火混凝土差别很大,高温下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钢筋氧化、软化失去增强作用。必须配筋时要采取特殊措施,如钢筋表面渗铝抗氧化、用型钢或埋入冷却水管等。
5、拌制耐热混凝土时,水泥和参合料必须搅拌均匀,应采用机械搅拌。
6、耐热混凝土浇灌时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250~300毫米。
7、由于耐热混凝土初凝时间较短,拌制完成后40分钟内用完并浇灌密实。
8、耐热混凝土浇筑后,宜在15~25摄氏度的潮湿环境中养护,其中普通水泥耐热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天;矿渣水泥耐热混凝土不少于14天,矾土水泥耐热混凝土不少于3天,气温低于7摄氏度时,可采用蓄热、电热或蒸气加热等方法养护,加热温度普通混水泥和矿渣水泥耐热混凝土不得超过60摄氏度;矾土水泥耐热混凝土不得超过30摄氏度,并不得掺用化学促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