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膜曝气生物膜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机理及调控结题摘要

2022/07/1692 作者:佚名
导读:本项目以膜曝气生物膜形成过程及菌群结构变化为考察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氨氮负荷和膜内气压等措施,实现膜曝气生物膜短程硝化与反硝化的稳定运行。利用溶解氧微电极技术,系统考察了不同工况下膜曝气生物膜内溶解氧的扩散规律,发现在不同膜内气压的条件下,膜曝气生物膜内溶解氧的穿透深度变化不大,都在120µm左右。采用荧光原位杂交与激光共聚焦联用技术,对膜曝气生物膜内的主要功能菌群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本项目以膜曝气生物膜形成过程及菌群结构变化为考察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氨氮负荷和膜内气压等措施,实现膜曝气生物膜短程硝化与反硝化的稳定运行。利用溶解氧微电极技术,系统考察了不同工况下膜曝气生物膜内溶解氧的扩散规律,发现在不同膜内气压的条件下,膜曝气生物膜内溶解氧的穿透深度变化不大,都在120µm左右。采用荧光原位杂交与激光共聚焦联用技术,对膜曝气生物膜内的主要功能菌群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生物膜厚度小于100µm时,溶解氧可全部穿透生物膜,氨氧化菌群(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群(NOB)分布在整个生物膜厚度范围内;当生物膜厚度大于500µm时,由于溶解氧穿透深度有限,AOB和NOB主要分布在接近曝气膜的生物膜底部的100~150µm深度范围内。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生物膜内胞外多聚物(EPS)的含量相应增加,反硝化异养菌可利用EPS作为碳源在硝化生物膜内生存,并产生反硝化作用。控制生物膜厚度是控制膜曝气生物膜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关键,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厚度控制在200~300µm左右,可以实现系统的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在生物膜启动初期采用高氨氮负荷与较高温度(30℃)的措施来抑制NOB的生长,实现了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短程硝化的成功启动运行,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证实了AOB在生物膜内的优势地位。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膜曝气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特征,解决目前膜曝气生物膜用于短程硝化反硝化启动困难、运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促进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技术的工程应用与设备化,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