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图书目录

2022/07/16117 作者:佚名
导读: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和价值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节能减排规制工具研究综述 1.2.2 环境审计研究综述 1.2.3 简要评价 1.3 内容、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机理分析 2.1 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障碍 2.2 基于CAS理论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实现机制 2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和价值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节能减排规制工具研究综述

1.2.2 环境审计研究综述

1.2.3 简要评价

1.3 内容、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机理分析

2.1 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障碍

2.2 基于CAS理论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实现机制

2.2.1 复杂适应系统概述

2.2.2 节能减排复杂适应系统的标示机制、内部模型机制和积木机制

2.2.3 节能减排中的刺激一反应模型及主体的适应性演化

2.3 环境审计在节能减排中的实现路径

2.3.1 政策规制与环境政策审计

2.3.2 府际治理与绿色经济责任审计

2.3.3 环境公共投资与环保资金绩效审计

2.3.4 企业环境责任遵从与环境合规性审计

2.4 基于环境审计的节能减排规制模型

2.4.1 模型构建

2.4.2 均衡分析

2.4.3 策略表达

第3章 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工具设计(上)

3.1 我国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

3.1.1 审计理论结构

3.1.2 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框架

3.1.3 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基本要素

3.2 节能减排中的环境政策审计

3.2.1 环境政策审计的内涵

3.2.2 环境政策审计的国际经验

3.2.3 节能减排中环境政策审计的程序

3.2.4 案例分析

3.3 节能减排中的绿色经济责任审计

3.3.1 绿色经济与经济责任审计

3.3.2 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绿色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3.3.3 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3.3.4 绿色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3.3.5 案例分析

3.4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审计

3.4.1 问题的提出

3.4.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述评

3.4.3 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的构想

3.4.4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难点与对策

3.4.5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审计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关系

第4章 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工具设计(下)

4.1 节能减排中的环保资金绩效审计模式

4.1.1 概述

4.1.2 改进逻辑框架法在环保资金绩效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4.1.3 改进逻辑框架法在环保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应用步骤

4.1.4 案例分析

4.2 节能减排中的环保资金效率性审计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文献回顾

4.2.3 DEA—Tobit模型的构建

4.2.4 案例分析

4.3 节能减排中的环保资金效果性审计

4.3.1 问卷调查法在环保资金效果性审计中的应用

4.3.2 案例分析

4.4 节能减排中的环保资金经济性审计

4.4.1 挣值分析在环保资金经济性审计中的应用

4.4.2 案例分析

4.5 节能减排中的企业环境合规性审计

4.5.1 内部审计在节能减排中的SOS—A模式

4.5.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审计鉴证

第5章 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效果分析

5.1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总体情况

5.2 信息化工具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5.2.1 文献回顾

5.2.2 环境信息披露污染减排效果的实证分析

5.2.3 江苏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评价

5.2.4 研究结论

5.3 节能减排中环境审计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

5.3.1 文献回顾

5.3.2 研究假设

5.3.3 实证分析

5.3.4 符合性检验

5.3.5 研究结论

5.4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分析

5.4.1 内容分析法

5.4.2 研究设计

5.4.3 实证结果与讨论

5.4.4 研究结论

第6章 完善环境审计的制度设计

6.1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问卷调查

6.1.1 问卷调查方案的设计

6.1.2 问卷调查的分析

6.2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地访谈

6.2.1 访谈调查方案的设计

6.2.2 访谈调查结果记录

6.3 政策建议

6.3.1 完善环境审计依据

6.3.2 制定环境审计准则

6.3.3 重视环境审计问责

6.3.4 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

6.3.5 构建一体化工作格局

6.3.6 注重利用专家工作

6.3.7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6.3.8 加强应用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