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室成立于1984年,2005年,在学校机构调整中由基建处划归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室以承担校内工程为主,先后承担多栋教学实验用房、学生公寓、教工住宅及阎良校区概念规划等项目。随着事业的发展,建筑设计室的经营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先后完成银行住宅楼、二附院门诊楼工程设计、及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规划投标等。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室是经省建设厅批准的工程设计单位。具有承担小区总体规划、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的资质。有固定办公场所、完备的办公设备,专业配备齐全、人员结构合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推崇用户至上的原则,热忱的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建筑设计室以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资源为基础,综合土木、建筑、通风空调、建筑环境等专业优势,创造更多更好的建筑作品。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室坚持“精心设计、热忱服务、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热情欢迎校内外各界人土垂询、合作。
目前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社会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为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列为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范围。
为适应国家对建筑节能研究的战略需求,西安交通大学在已有基础之上,整合人居学院相关资源,成立了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心将与企业结合构建产、学、研良性发展链。拟开展的工作有:
(1) 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和政策咨询
开展小区微气候模拟,为正确合理采用自然能提供必要的数据;对小区能源规划、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技术提供相关的设计和咨询;对空调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方面提供建筑节能技术咨询;对室内通风效果及气流组织进行模拟评估,并提出相应节能改造方案;对现有墙体材料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为适合区域特点的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提供必要的依据;为建筑节能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 制定相关政策并保证政策实施的机制、措施、工具的开发
基于中心研究成果,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建筑节能相关规范,并对规范细节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建立西部建筑能耗数据库;开展建筑能耗模拟、预测和评估工作;开发完善建筑能耗测评软件。
(3) 发展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推进工程应用
研究和发展适合区域特点的热泵技术;发展和评估具有节能潜力的新型墙体材料并在工程中应用;发展节能的空调设备;发展效率较高的新型风机,减少空气输运过程中的能耗;研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新型窗体;发展建筑节能中的蓄冷蓄热新技术;发展建筑节能集成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
(4) 开展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导向性的和重要社会意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研究蓄冷蓄热技术中的科学问题,为发展蓄冷蓄热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并对其实际应用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研究墙体材料导热性能的快速准确的现场测试方法,为评估和发展节能型建筑维护结构提供指导;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选择具有建筑节能应用潜力的基础研究展开研究,为发展建筑节能新技术提供必要的积累。
(5) 开展建筑能耗状况测试与典型工程节能改造
对区域中典型建筑能耗进行实地测试,积累区域建筑能耗基础数据;对建筑进行必要的节能诊断,并提出节能改造方案;选择典型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工程并对节能效果进行实际跟踪测试。
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建于1907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土木工程专业,后发展为土木工程学院,成为交通大学四大学院之一。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的有张光斗、周镜、孙钧、赵国藩、刘建航等两院院士以及林同炎、杨裕球等国际著名结构工程师。
五十年代全国院校调整时,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被调整到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兄弟院校中。1984年,西安交通大学恢复重建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隶属建筑与结构工程系。1994年建筑与结构工程系改名为建筑工程系,1999年更名为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现有教师16名、实验技术人员3人,其中教授4名(博导3名),副教授10名,讲师2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6人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还聘请国内外多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在校本科生300余名、研究生约60名。
土木工程系现设有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各类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及实践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设有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地下工程三个专业模块。拥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两个硕士点,以及共建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工程硕士点。建有结构工程、建筑材料、土工、测量实验室以及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实验室。
名誉主任:徐世烺
主 任:马建勋
副 主 任:张硕英
支部书记:杨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