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重点学科始建于1952年,195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88年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1990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两次世界银行贷款、“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振兴教育“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的重点建设,具备了优良的实验研究环境和条件,其中完整的介电谱测量系统和空间电荷测量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学科点拥有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3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邱爱慈),IEEE Fellow 1人(邱毓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钟力生、张乔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张冠军、李盛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刘文凤),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16人,多名教授在国际学术组织、会议及刊物中担任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及省部委项目数十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4项,省部级科研奖20余项;主持召开5次国际学术会议和5次国内学术会议;近5年来,本学科出国讲学、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21人次,邀请国外学者讲学22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25人次。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设备绝缘状态检测与诊断、电介质理论及应用、电气功能材料与特种绝缘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测试技术、电力设备绝缘结构与绝缘配合。
50年来,本学科点已培养出本科毕业生4000余名,研究生471名(其中博士毕业生78名),有两人成为院士。现有在校研究生235名,其中博士生49名、硕士生119名、工程硕士生67名,本学科点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电机与电器重点学科由原电机和电器两个二级学科组成。原电器学科于1982年成为首批博士点,1988年又被批准为该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也是1990年批准建立的“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学科之一。通过“世行贷款”、“211工程”和“行动计划”的建设,研究设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该学科点拥有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9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荣命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李兴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荣命哲、贾申利),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李兴文、史宗谦、刘定新)、新成立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器智能化系统与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由本学科点的年轻学术带头人担任。“九五”期间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2项和省部级奖4项,成立的“陕西省智能化电器及CA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着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从1996-2000年,共主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国内学术会议5次,教师出国培训和进行学术交流频繁。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器智能化理论与工程、电弧与电接触等电器基础理论、电器与电机的计算机辅助工程、新型电机及其控制与测试。
该学科已培养出博士毕业46名,硕士毕业生285名。现有在校研究生210名,其中博士生38名、硕士生112名、工程硕士生60名,本学科点继续保持着电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和电机领域的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单位。为全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年会、中国电力教育大学院(校)长联席会议、全国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发起单位。具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电力市场模拟仿真实验室及柔性输电实验室、新型继电保护实验室等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基地。
该学科现有教职工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王锡凡),IEEE Fellow 2人(王锡凡、张保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别朝红),在职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近年来,本学科共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1项,出版专著15部、全国通用教材8部。发表论文500余篇,SCI及EI检索180余篇。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教育部“振兴教育行动计划”项目2项及大量的横向研究课题。与海外多所著名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电力市场、新型输电方式、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新型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电力系统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