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梁的水毁事件中, 桥梁冲刷是最主要的原因, 冲刷严重影响着桥梁的整体稳定。冲刷对桥梁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叶爱君等人研究了冲刷深度变化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然而,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冲刷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对局部冲刷深度计算的研究, 提出了不同条件下冲刷的有关计算和分析模式。但是由于地质、水流、桥墩等条件的原因, 目前的冲刷计算公式大多是半理论半经验公式。随着近年来新型桥墩的出现, DongfangLiang等对传统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然而,由于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 又带有区域局限性, 对于冲刷深度的计算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 因而从考虑冲刷深度的角度来评估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具有失真性。此外, 由于地基土被部分淘空, 此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计算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位于湘黔线冷水江至新化段的资水大桥, 原按4孔60 m下承钢桁梁设计施工, 全部墩台于1937年建造, 现仍保持完整未破坏。1958 ~ 1960年为湘黔旧线恢复施工期, 按修复设计工程内容包括改制及架设4孔29.64 m(全长30.24 m)上钣和2孔60.528 m下桁, 增设1号、5号墩。由于通航的要求, 将原桥墩墩顶又接高2.45 m。两桥台耳墙裂纹严重, 台身已有裂纹, 设计要求拆除重建。铁道兵从1958年10月23日开工建设, 到1960年元月竣工。
解放后, 湘黔线旧线恢复工程于1965年1月至4月由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进行勘设, 两桥台及1 号旧墩均发现有圬工漏浆及细小裂纹, 应压浆修补。为了确保湘黔线K198 475资水大桥的安全, 前人探明了该桥桥墩下的基础形式、地基情况, 并对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进行了试验, 对冲刷对桥墩稳定性影响做了有限元分析, 还通过水下摄影进行了水下探测。笔者结合工程实例, 在前人所做的工作基础之上, 从基底被部分冲刷淘空后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入手, 应用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以现行规范为基准来研究冲刷对桥墩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得到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论相互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