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质量工程师相关职位

2022/07/16216 作者:佚名
导读:质量工程师职位描述 从事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的研究、管理、监督、检查、检验、分析、鉴定等。 (1)进行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及系统可靠性设计、研究和控制; (2)组织实施质量监督检查; (3)进行质量的检查、检验、分析、鉴定、咨询; (4)进行产品认证、生产许可证、体系认证、审核员和评审员注册、质量检验机构和实验室考核等合格评定管理; (5)调节质量纠纷,组织对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分析; (6)研究开

质量工程师职位描述

从事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的研究、管理、监督、检查、检验、分析、鉴定等。

(1)进行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及系统可靠性设计、研究和控制;

(2)组织实施质量监督检查;

(3)进行质量的检查、检验、分析、鉴定、咨询;

(4)进行产品认证、生产许可证、体系认证、审核员和评审员注册、质量检验机构和实验室考核等合格评定管理;

(5)调节质量纠纷,组织对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分析;

(6)研究开发检验技术、检验方法、检验仪器设备;

(7)制定质量技术法规并监督实施;

(8)设计、实施、改进、评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

质量工程师职业现状

2006年6月13日,全国又有4万多人参加了全国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

2007年全国共有11090人获得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2007年报考人数达到52856人,同比增长21%;总体合格率达到 34.26%,比上年提高了11.15%,是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开考以来合格率提高幅度较高的一年。其中,初级合格率为30.07%,中级合格率为34.39%。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报考人数和合格率的大幅提升与国家质检总局进一步加大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力度密不可分。从2007考试结果看,上海市、江苏省、四川省等9省、市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往年一样,仍旧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报考人数和合格率比较高。

EOQ针对EOQ质量师、EOQ质量体系经理、EOQ质量审核员三种资格分别制定了150、200、240小时的培训内容以及考试注册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质量管理人员培训、考试和注册制度始于1980年,职业资格分为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师和可靠性工程师。我国在实施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中借鉴了国外的经验,起步晚但起点高。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外的一些质量专业人员考试注册制度将会逐步引入国内,同时与国外同等资格也必将互认。

当前我国众多的质量工作者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一批高素质的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在岗的质量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质量专业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国内高等教育中质量管理内容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偏低的重要因素。许多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可靠性不高,抽查合格率低,导致重大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对质量工作者进行系统地培训已成为一项紧迫课题,对“质量守门神”进行锻造,成为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质量管理处的负责人认为,通过质量资格相关培训与考试,能使质量工作者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但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和改进,个人能力还会大大提高。实行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已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消息,我国即将对某些重要产品生产领域的质量工作人员实行强制性初级资格准入制度;对有关安全和健康类等重要产品生产企业关键质量岗位实行中级资格准入制度。国家人事部5月也发出文件,明确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可参加质量专业初级资格考试。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也越来越受到了企业的重视。有的企业明确规定,三年之内,质量专业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级别的证书。这些都将进一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质量工作中来。

质量工程师职业的新选择

有关业内人士指出,在不少职业走向饱和的时候,质量工程师这一职业“钱”途无限。在一些信息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上,注册质量工程师的岗位需求赫然排在前列,一些具有先进质量理念的企业对质量工程师相当重视。世界最大的连锁销售商沃尔玛到上海冠生园食品公司考察合作事宜时,当得知该公司有9名国家质量工程师时,立刻表示赞许。尽管上海冠生园早就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但沃尔玛却把通过质量工程师考试的人数作为选定产品供应商的重要因素,注册质量工程师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1966年,美国率先在世界上实行了质量工程师的考试注册制度。70年代以后,又陆续建立了质量技术员、质量检验员、质量可靠性工程师、质量审核员、软件质量工程师、质量经理的考核注册制度。日本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以统计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门培训考试。

提高质量是产品制造一个亘久不变的主题。当你正为寻找一份称心满意的工作而焦急的时候,不妨来听听质量大师朱兰的话吧:“那些已经或即将在质量管理领域创造事业的人应该感谢你的运气,你的领域在你的有生之年会有极大的增长……在这些领域存在着激动人心的创新和服务社会的机会”。

由此可见:质量工程师,是职业的新选择;选择质量工程师这个职业,符合世界潮流。

国家或政府应给质量工程师职业待遇有指导性要求,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欣赏和追求这份工作。(比如教师就是令人羡慕的职业)

质量工程师心理素质

劳动心理学认为,不同行业、不同职位要求员工有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心理素质反过来又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质量工程师主要从事的是质量管理工作,对心理素质当然就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质量工程师是专门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除了必须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外,除了必须具有相应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外,我认为,还应当具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相应的心理素质。

气质

首先,质量工程师应当具有开朗热情的气质。在企业的各种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可能是最开放的系统,上至企业最高管理者,下至一线工人、后勤工人,质量管理人员都要打交道。财务、环境、生产、技术等管理体系都难以与之相比。所谓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正反映了质量管理的这种全开放系统的性质。而这种全开放系统的性质,就要求质量工程师具有外向型的性格,开朗、活泼、主动、热情、善于交往。从专业技术岗位(例如设计、工艺等)选配到质量管理岗位上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原来工作的特殊性,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漠、过分注重细节、缺乏组织才能,应当改变这种心理状态。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你的志向是做一名质量工程师,那么先应当对自己的心理特征有所把握。如果你是具有抑郁质气质的人,且又不能转变,那最好还是放弃当质量工程师的打算为好。一般说来,抑郁质气质的人表现不生动、不活泼、反应速度慢、动作迟缓、情绪阴沉,具有明显的内向性。如果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在与人打交道时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不宜在质量管理部门工作,特别不宜做质量管理部门的领导工作。

沟通

其次,质量工程师应当具有善于与人沟通的技巧。事实上,在企业中,质量管理工作主要的还并不是技术工作,而是与人沟通的非技术工作。开展教育培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和评审、实施监视和测量、组织质量改进等等,都离不开与人(上至企业管理者、下至一般员工)打交道,调查、分析、讨论、说服……如果没有与人沟通的本事,对别人的意见难以理解,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他人,又怎么进行管理呢?例如处理不合格品,对操作者产生不合格品的心理因素(是有意还是无意、是情绪紧张还是掉以轻心、是疲劳还是疏忽等等)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对生产管理人员的情绪不去把握,对具体处理中的意见沟通研究太少,就可能处理不下去。

坚定

再次,质量工程师应当具有坚定而不固执的性格。实际生活中,哪怕是解决一个小小的质量问题,也难免有意见纠纷,甚至争吵不休。在企业中,质量毕竟与数量、进度、成本等等都会构成矛盾,各相关人员站在自己所处的角度,总会对质量管理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这样那样的意见,甚至表示出强烈的反对意见。例如你要对某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监视和测量,该部门很可能因此而表示不满,采取某些方法来阻挠,或者与你发生争论,或者用假象加以掩饰。作为质量工程师,如果意志不坚定,随波逐流,一味无原则地迁就顺从,就很难搞好质量工作。质量工程师应当是理智型、独立型的人,冷静、善思,长于独立思考,乐于发表不同意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也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过早下结论。如果性格偏颇、固执,一味坚持己见,不仅不利于解决质量问题,而且还会影响人际关系,给今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心理学

最后,质量工程师应当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质量管理本质上不是对物的管理,而是对人的管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管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都有自己的认知、感情、意志等心理特点。在与他们交往中,如果能够较好地把握这些心理特点,肯定有助于双方意见的沟通,使相关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而要能够把握人的心理特点,不懂一些心理学知识显然是不行的。与人沟通,还要讲究方法。沟通本身就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需要心理学的方法技巧。例如要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动态,要学会一定的心理分析方法,要掌握帮助别人排泄心理压力的技术……

质量工程师岗位职责

1、在安质环保部长领导下,全面负责质量监察工作。

2、熟悉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及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熟练运用各种质量检测器材。

3、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建设单位以及省市关于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辨识、建立相关质量方面的有效文件清单,协助作好宣传贯彻学习培训工作。

4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规划,负责质量综合管理,行使质量监察职能。按照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本项目全部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指导。

5、负责工区项目部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做好工序质量控制。督促所属各单位认真执行工程质量的“三检”制度。

6、经常深入工地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负责监督落实;参加质量分析会,严格执行质量奖罚制度。

7、负责执行局“三标一体”体系文件中质量目标管理、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工程质量检验、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控制程序,并做好有关记录。

8、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意见,并形成完整记录。

9、积极参与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工作,督促、指导相关部门认真抓好创优规划的落实与QC小组活动。

质量工程师变更说明

“质量工程师不是一个传统狭隘的质量概念,而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的社会性考试,它涵盖了综合知识,也侧重了专业技术。以后它的市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市场成熟度也会越来越高,比如说今年考试开始实行网上征题,广泛选题。还有它的教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更新,这样一来,含金量也与日俱增。”质量专家韩福荣对质量工程师考试非常了解。虽然前景喜人,但韩福荣觉得遗憾的是,质量工程师考试制度受到了很多限制,有待改进。“质量工程师不应该是职业,而是执业。职业好比耳朵,是选择性的,而执业就像是手,是强制性的。质量工程师应从职业转化为执业,由耳朵转化为手。”

考试相关知识

关键词1:合格率

尽管质量工程师考试已经进行了5次,如今的考试可能是最让考生“高兴”的一次---这是五年来通过率最高的一次,总体合格率达到37.68%,其中,初级合格率为30.76%,中级合格率为40.90%,全国共有9295人获得人事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考试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的省市分别有上海、江苏、福建、广西、北京、江西、湖南、安徽、广东、浙江、辽宁,合格率分别为53.45%、45.79%、45.61%、39.70%、39.37%、39.27%、39.19%、39.13%、39.03%、38.66%、37.78%。

记者发现,与美国质量工程师考试合格率50%相比,我国的质量工程师考试合格率依然较低,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有关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质量人员对这种考题形式不熟悉,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考生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学习,知识老化。相信通过几年的考试和培训,我国质量人员的总体素质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考试通过率也会随之提高。

硬性指标

11月,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云南省人事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作好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制度实施工作的意见》。文件对企业在质量工程师人数上提出了硬性指标:比如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或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应具有高级资格人员不少于5名,中级资格人员不少于10名;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下1亿元以上的企业或云南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应具有高级资格人员不少于4名,中级资格人员不少于8名。文件还提出了云南在质量工程师方面的“十一五”计划---争取在5到10年内,全省所有企业及有关质量管理人员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有关人士指出,云南省出台这样一个文件开了全国的先河,将对质量工程师考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奖励

11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管处和注册管理中心联合召开了“2005年上海市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会议对本年度初中级考试中取得前3名的同志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并交流学习工作体会。记者了解到,上海的质量工程师通过率向来都在全国排第一位,这与其积极开展质量工程师推广活动密不可分。

高级

2006年质量工程师报名工作已经开始,但是,之前备受关注的高级考试并没有开始报名。记者了解到,开考质量工程师考试的报告已经交到了人事部,但还没有最后批下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有关人士透露,即使能够开考高级,时间也将定在下半年,另一种可能是定在2007年开考,与初级、中级考试同时进行。另外,质量工程师高级考试形式已定为只考一门、开卷。

抽样调查

全国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在质量工程师考试结束后对北京、福建、广东、江苏、山东、上海等6个地区的考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考生来自国有企业,33%的考生来自外资、合资企业,24%的考生来自民营、私营企业,这3类考生占到样本的92%;在考生中,有73%的考生是首次参加此项考试;有73%的考生没有参加考前培训;有43%的考生认为试卷的难易程度适当;有41%的考生认为试卷较难;12%的考生认为试卷很难。

据分析,考生报名参加考试的动机依次为提高自身能力、评定职称、有利于找工作和单位要求,相应的比例分别约为57%、21%、15%和7%。而考生获得资格后最想得到的回报依次为应聘更理想的工作、获得相应的职称、提高薪酬、提升职位,相应的比例分别约为38%、32%、22%和7%。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