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质量成本考核思路

2022/07/16162 作者:佚名
导读:质量成本考核是对质量成本实施闭环管理的必备环节。为了进行有效的考核,一般要建立各部门、各单位直至班组和个人的简明考核指标,并与经济责任制、“质量否决权”等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定期进行奖励,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考核质量成本有两种思路,一是单独考核,二是捆绑考核,即将质量成本溶入成本考核。 质量成本考核单独考核 即将各单位的质量成本进行单独的归集、核算,并将其作为一项单独指标来考核的

质量成本考核是对质量成本实施闭环管理的必备环节。为了进行有效的考核,一般要建立各部门、各单位直至班组和个人的简明考核指标,并与经济责任制、“质量否决权”等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定期进行奖励,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考核质量成本有两种思路,一是单独考核,二是捆绑考核,即将质量成本溶入成本考核。

质量成本考核单独考核

即将各单位的质量成本进行单独的归集、核算,并将其作为一项单独指标来考核的办法。

单独考核可采取两种方式:

(1)质量成本否决。应制定一个计划质量成本指标,如完不成计划指标则按比例否决该单位的综合奖,亦可依据超计划的多少确定否决比例。采取这种质量成本否决方式,一般是“只否不奖”,也可以“有否有奖”。但作为否决指标,实施奖励可考虑使用非物质奖励形式,并应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兑现。

(2)质量成本扣奖制。采用这种形式,既可制定计划指标也可不定计划指标,以“零缺陷’为原则,只要发生就扣奖。比如,单位质量成本完成5元以下时,按质量成本的10%扣综合奖;5-10元,按其质量成本的15%扣综合奖;10元以上,按质量成本的20%扣综合奖。当然,5元以下也可以不扣,5元以上分段(或不分段)确定扣奖比例。这种考核方式可不考虑累计完成问题,且扣奖金数额直观,只反映质量成本完成好坏,考核容易控制。而“比例否决办法”会随综合奖的多少影响否决的力度,综合奖多时,力度可能过大;少时,力度可能过小,而各单位的最终奖金可能反映不了其综合业绩。

质量成本考核捆绑考核

即将质量成本纳入生产成本中或考核利润时体现在产品价格中。这种思路源于这样的认识。质量成本也是成本,只要能够较准确地计量它,则可将其视为各工序的一个成本项目,容人其总成本中。对公司来说,要求的是总成本最低,不管它某一项成本的高低波动。这一办法发挥效用的好处和前提是:

(l)要准确、全面地以货币形式计量质量问题给下道工序或公司带来的损失;

(2)对各工序的总成本和利润有相当的考核力度;

(3)只对利润实施考核时,利润基准水平(利润率)不宜太高,因为那样会使产量对利润的影响远远大于成本降低对利润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对成本(包括质量成本)的控制力度;

(4)制定成本(利润)计划时,对质量成本额的估计要科学合理。

在“捆绑考核”办法下,质量成本进入考核的途径有二:一是调整产成品价格,二是直接进成本。两种办法可同时用,但不能重复。在只考核成本的情况下,只能用第二种办法实现对质量成本的考核。如二级品损失,如果实行了优质优价,则二级品的质量损失就不能再进入生产成本。

质量成本考核考核比较

按照上述分析,对两种考核办法得出如下结论:

(1)单独考核的最大优点是,它能防止“质量成本”溶于生产总成本的“大锅”之中。之所以把总成本当成个“大锅”,是由于降总成本有各种途径,对这个“总成本”到底还有多大潜力心里没底。

(2)单独考核的难度,主要是如何控制质量成本与利润(或成本)考核力度的比值。也就是说,质量成本的考核含金量控制在什么水平上合适。

(3)“捆绑考核”的优缺点正好与“单独考核”相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