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选题的意义
本书的框架
本书的主要特点和创新
第一章背景分析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资信评级的概念和分类
一、资信评级概念
二、资信评级的业务品种
第二节资信评级的制度背景分析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促进了评级机构市场声誉的建立
二、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强化了资信评级的现实需求
三、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资信评级的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第三节资信评级的经济学解释
一、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资信评级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监控失灵,是资信评级产生的必要条件
三、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为资信评级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解释
四、资信评级带来的信息规模经济,推动了评级服务的现实需求
五、现代契约理论的发展,为资信评级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的佐证
第四节资信评级的文献综述
一、资信评级的功能——通过有效揭示风险来优化投资者决策
二、资信评级的信息价值——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三、关于决定信用级别的因素研究
四、信用级别的一致性、可比性研究
五、我国理论界对资信评级的研究
六、对我国未来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我国对资信评级的现实需求分析
第一节我国资信评级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资信评级的产生
二、我国资信评级的发展
第二节我国资信评级的现实需求
一、传统信贷市场日益扩张
二、债券发行规模逐年上升
三、金融创新速度加快
四、监管部门大力推动
五、其他现实需求
第三节我国资信评级的特点
一、业务范围相对狭窄
二、评级声誉难以建立
三、评级特色难以彰显
四、行业发展地域特色显著
第四节影响资信评级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评级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是保证评级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评级技术方法的科学合理是保证评级质量的客观条件
三、评级人员的执业水平和道德素质是保证评级质量的主观条件
四、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是保证评级质量的外部压力条件
五、市场对评级服务的真实需求,是影响评级质量的本质因素
第五节我国资信评级功能检验和质量控制
一、我国资信评级功能检验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二、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应体现我国特色
三、评级质量控制应循序渐进
第三章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
第一节进行功能检验的理论分析
一、进行资信评级功能检验的原因
二、现有文献中对评级质量的检验
三、监管部门对评级机构的要求
第二节国外评级机构对评级结果检验的实践
一、违约率检验
二、迁移矩阵统计
三、基尼法
四、级别活动率、大级别变动率和级别逆转率
五、其他检验方法
第三节我国资信评级功能的初步检验
一、评级结果分布的合理性检验
二、Z计分模型与资信评级结果的对应关系检验
三、违约率统计检验
四、迁移矩阵的稳定性检验
五、短期融资券市场检验
第四节其他检验方法——以违约损失率为例
一、违约损失率的概念
二、国外理论界和著名评级机构对LGD或RR的研究发展
三、我国开展违约损失率研究的必要性
四、我国违约损失率研究的路径选择
第五节建立我国的评级功能检验框架
一、建立新的评级功能检验框架的必要性
二、建立我国的评级功能检验框架的原则
三、我国评级功能检验框架的初步设想
第四章资信评级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评级质量的衡量标准和控制框架
一、评级质量的衡量标准
二、评级质量控制框架
第二节国外监管部门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一、美国监管部门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之路
二、欧洲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活动
三、亚洲评级机构执业规范的协调之路
四、其他一些监管建议
第三节评级机构的实践经验
一、惠誉公司的职业规范体系
二、穆迪公司的职业守则
三、简要述评
第四节建立我国的评级质量控制框架
一、我国监管部门对评级机构的监管现状
二、我国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控制框架
第五节评级质量控制的其他问题
一、评级技术的开发和改进问题
二、利益冲突问题
三、财务会计问题
四、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局限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
三、未来发展
附录1信用服务行业示意图
附录2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评级业务一览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