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测量和区划,以及各项基本条件的调查。测量和区划指为取得调查地区的平面图和地形图而进行的导线测量和地形测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0或1:5000。测量工作应先于其他外业工作完成。然后进行宜林地区划,将调查地区的宜林地按地形、道路等界线分成若干区、区下分林班和小班。此后的各项调查均应按小班进行。小班、林班也是日后造林设计、经营管理的单元。
基本条件的调查包括:①地形、地貌调查。即在地形图基础上对地形、地貌,尤其是小地形作进一步调查。在山区,除调查坡面的坡形、坡度、坡向外,还要注意由各种重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并调查有无形成泥石流的条件。在平原地区则应调查宜林地所在部位是属河漫滩或阶地(一级或复级)。在土壤侵蚀地区及黄土地区应调查侵蚀状况、侵蚀强度和侵蚀沟发育阶段。在风沙地区应调查风蚀、风积现象,沙丘的固定程度、移动速度和方向,以及下伏地貌等。②地质、水文调查。包括调查造林地区的岩石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风化能力及风化物性质。以及水系分布、水源状况、地下水埋深和水的矿化度等。③土壤调查。目的在于绘制调查区的土壤图(见土壤制图),找出土壤的分布规律,研究土壤与各树种的生长、森林更新,以及与造林和营林技术的关系,为编制立地类型图和提出造林设计提供依据。调查时通过土壤剖面取得有关各土壤层厚度、颜色、质地、结构、紧密度、孔隙度、pH、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和母质等资料,并采集主要剖面的土样进行室内分析。④植被调查。目的是了解调查区的植物群落分布规律及演替情况,并研究其与立地条件、树种生长以及造林和营林技术的关系。可通过设置标准地进行,以取得有关植物种、层次、高度、盖度、季相、生活强度和群落名称等的资料。⑤立地调查。在综合上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初步划定立地类型或立地类型组,并进行初步的立地质量评价。⑥人工林及树种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人工林的成活和生长的影响,总结造林经验,为不同立地条件下设计造林措施提供依据。人工林调查可按林种分别在不同造林措施、不同密度和不同发育阶段的人工林内设置标准地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密度、成活率或保存率、年龄树高及高生长、树干直径、树冠直径和郁闭度等。可选取一定株数的标准木进行解析,有条件的可测定生物量。除人工林外,对调查区内天然分布的树种也要进行调查,记载立地条件因子和测树因子。⑦社会经济调查。如预先收集的资料不足,此项调查可在现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