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配送与配送中心目录

2022/07/16186 作者:佚名
导读:第1章 绪论1 1.1 配送的产生与发展1 1.1.1 配送的产生1 1.1.2 配送的发展2 1.1.3 配送中心3 1.2 国外配送与配送中心发展3 1.2.1 发达国家的配送发展及现状3 1.2.2 美国配送中心的实践5 1.2.3 日本配送中心的实践6 1.2.4 欧盟主要成员国配送中心的实践7 1.3 我国配送与配送中心发展现状8 1.3.1 我国配送的发展现状8 1.3.2 我国配送中

第1章 绪论1

1.1 配送的产生与发展1

1.1.1 配送的产生1

1.1.2 配送的发展2

1.1.3 配送中心3

1.2 国外配送与配送中心发展3

1.2.1 发达国家的配送发展及现状3

1.2.2 美国配送中心的实践5

1.2.3 日本配送中心的实践6

1.2.4 欧盟主要成员国配送中心的实践7

1.3 我国配送与配送中心发展现状8

1.3.1 我国配送的发展现状8

1.3.2 我国配送中心发展9

1.3.3 我国配送中心的差距10

1.3.4 我国配送中心的发展途径11

1.4 配送中心的作用及意义12

1.4.1 配送中心的作用12

1.4.2 企业建设配送中心的目的及意义13

1.5 案例分析14

1.5.1 日本物流配送中心的特色14

1.5.2 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16

本章小结19

思考与练习19

第2章 配送20

2.1 配送的概念与作用20

2.1.1 配送的概念20

2.1.2 配送与物流的关系21

2.1.3 配送的作用及意义22

2.2 配送的功能环节及流程23

2.2.1 配送的基本环节23

2.2.2 配送的流程24

2.3 配送的种类27

2.3.1 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分类27

2.3.2 按实施配送的结点不同分类28

2.3.3 按配送商品的特征不同分类29

2.3.4 按配送的时间及数量分类30

2.3.5 按配送服务的环节分类31

2.3.6 按加工程度不同分类32

2.3.7 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33

2.4 配送的经营模式34

2.4.1 自营配送34

2.4.2 共同配送34

2.4.3 互用配送35

2.4.4 第三方配送37

2.5 配送合理化39

2.5.1 配送合理化的基本思想40

2.5.2 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40

2.5.3 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41

2.5.4 配送合理化的途径43

2.6 案例分析44

2.6.1 摩纳哥的共同配送44

2.6.2 京阪神的百货店共同配送45

思考与练习46

第4章 配送中心的基本知识78

4.1 配送中心概述78

4.1.1 配送中心的概念78

4.1.2 配送中心的发展79

4.1.3 配送中心的功能80

4.1.4 配送中心的构成81

4.2 配送中心的分类84

4.2.1 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分类84

4.2.2 按配送中心的拥有者分类85

4.2.3 按服务范围分类86

4.2.4 按配送货物的属性分类87

4.2.5 按配送中心的自动化程度87

4.3 配送中心的作业系统88

4.3.1 配送中心的功能框架88

4.3.2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89

4.4 案例分析——JT东京流通基地91

4.4.1 背景91

4.4.2 东京流通基地的功能91

4.4.3 物流系统的构成92

4.4.4 从入库到发货流程92

4.4.5 结束语94

思考与练习95

第5章 配送中心设施与设备96

5.1 储存设备96

5.1.1 储存货架概述96

5.1.2 托盘货架97

5.1.3 驶入式货架99

5.1.4 流动式货架100

5.1.5 移动式货架101

5.1.6 阁楼式货架102

5.1.7 悬臂式货架103

5.1.8 后推式货架104

5.1.9 旋转式货架104

5.1.10 立体自动仓库货架106

5.1.11 储存设备的选用107

5.2 搬运设备109

5.2.1 搬运设备的分类109

5.2.2 手推车110

5.2.3 低起升托盘搬运车112

5.2.4 高起升搬运车辆114

5.2.5 搬运车辆的选用115

5.3 输送设备117

5.3.1 输送设备概述117

5.3.2 无动力输送机117

5.3.3 动力输送机120

5.3.4 积存输送机(AccumulationConveyor)128

5.3.5 输送设备的选用130

5.4 站台设施与设备130

5.4.1 站台类型130

5.4.2 站台设备132

5.5 案例分析137

5.5.1 西日本物流中心137

思考与练习146

第6章 配送中心仓储技术147

6.1 配送中心仓储系统概述147

6.1.1 仓储系统的构成147

6.1.2 仓储系统的分类149

6.1.3 储存保管的目标151

6.2 仓储作业策略152

6.2.1 储存策略152

6.2.2 储位指派原则154

6.3 仓储系统规划157

6.3.1 仓储能力规划157

6.3.2 仓储作业空间规划159

6.3.3 库房高度规划161

6.4 自动仓储系统162

6.4.1 自动仓储系统概述162

6.4.2 自动仓库的规划设计168

6.4.3 管理控制系统178

6.5 案例分析181

6.5.1 自动化仓储系统案例分析181

思考与练习184

第7章 配送中心分拣系统185

7.1 分拣系统概述185

7.1.1 分拣作业的概念及重要性185

7.1.2 分拣系统的作业流程186

7.1.3 分拣作业合理化的原则188

7.2 拣选作业方法189

7.2.1 分拣作业的分类189

7.2.2 拣选作业方法190

7.2.3 拣选作业系统191

7.3 拣选策略197

7.3.1 分区策略197

7.3.2 订单分割策略198

7.3.3 订单分批策略199

7.3.4 分类200

7.4 拣选系统典型模式及设备201

7.4.1 拣选系统典型模式201

7.4.2 拣选系统设备配置204

7.4.3 拣货车系统实例207

7.5 分拣系统规划209

7.5.1 拣选单位209

7.5.2 分拣方式的确定212

7.5.3 拣选策略的运用214

7.5.4 拣选信息的处理217

7.5.5 分拣设备的选用219

7.6 分拣系统案例分析221

7.6.1 POLA西日本物流中心(1992年初时期)*(图7-25)221

7.6.2 捷盟公司中坜物流中心(1993年底时期)(图7-28)224

思考与练习228

第8章 配送中心信息化技术及应用229

8.1 概述229

8.1.1 自动化立体仓库230

8.1.2 自动分拣系统230

8.1.3 信息导引技术231

8.1.4 物流定位技术231

8.1.5 信息交换技术232

8.2 物流标识与条码技术232

8.2.1 条码的概念233

8.2.3 物流编码与物流条码234

8.2.4 条码在配送中心中的应用236

8.2.5 条码识别技术237

8.3 电子标签技术及应用238

8.3.1 电子标签技术概述238

8.3.2 电子标签238

8.3.3 电子标签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238

8.3.4 电子标签技术在在配送中心的应用240

8.4 RF技术及应用240

8.4.1 RF技术优越性与应用240

8.4.2 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241

8.4.3 RF技术在配送中心的应用243

8.5 GIS/GPS技术243

8.5.1 GIS技术243

8.5.2 GPS技术244

8.5.3 GIS/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244

8.6 EDI技术及应用246

8.6.1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概述246

8.6.2 EDI的工作过程246

8.6.3 EDI的通讯方式247

8.6.4 EDI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248

8.7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249

8.7.1 概述249

8.7.2 信息系统功能模型250

8.7.3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结构253

8.7.4 配送中心计算机网络规划255

思考与练习256

第9章 配送中心规划资料分析257

9.1 配送中心规划资料分析概述257

9.1.1 配送中心规划的基础资料257

9.1.2 需求资料分析的内容259

9.2 物品特性与储运单位分析260

9.2.1 PCB分析260

9.2.2 物品特性分析261

9.3 EIQ分析方法262

9.3.1 订单出货资料的分解262

9.3.2 EIQ资料取样264

9.3.3 资料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264

9.3.4 EIQ分析用途265

9.4 EIQ分析应用267

9.4.1 订单变动趋势分析267

9.4.2 EIQ图表分析应用268

9.5 EIQ分析案例273

9.5.1 资料收集、取样274

9.5.2 分析图表制作274

9.5.3 应用EIQ分析资料275

9.6 物流与信息流分析278

9.7 EIQ分析在仓储作业系统中的应用283

思考与练习285

第10章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286

10.1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概述286

10.1.1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的内容286

10.1.2 配送中心的规划程序287

10.1.3 配送中心的规划要素290

10.2 配送中心定位与规划目标295

10.2.1 配送中心的定位与策略295

10.2.2 配送中心规划目标298

10.2.3 规划限制因素299

10.2.4 确定基本规划条件299

10.3 配送中心区域设置300

10.3.1 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300

10.3.2 配送中心储区配置304

10.3.3 配送中心的储运模型306

10.3.4 医药分销配送中心储运模型308

10.4 配送中心能力规划309

10.4.1 配送中心能力分析原理309

10.4.2 配送中心能力指标体系309

10.4.3 基于EIQ分析的能力指标分析方法312

10.5 配送中心平面布置314

10.5.1 区域布置的基本步骤314

10.5.2 物流相关性分析316

10.5.3 活动相关性分析317

10.5.4 作业区域空间规划318

10.5.5 区域布置319

10.5.6 移动路线的分析325

10.5.7 实体限制的修正325

10.6 作业规范与人力需求规划328

10.6.1 作业时序的安排328

10.6.2 作业规范329

10.6.3 人力配置计划330

10.7 案例分析331

10.7.1 安藤公司药品物流中心331

思考与练习335

参考文献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