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金属表面气体吸附与解离目录

2022/07/1693 作者:佚名
导读: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2 1.1.1金属表面的吸附/2 1.1.2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5 1.1.3吸附势能曲线/9 1.1.4脱附与解离/11 1.2吸附与脱附研究方法简介/11 1.2.1实验研究方法/11 1.2.2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法/14 1.2.3半经验的理论计算法/19 1.3气体分子与过渡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20 1.4本书研究方法/21 1.4.15-MP计算方法/21 1.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2

1.1.1金属表面的吸附/2

1.1.2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5

1.1.3吸附势能曲线/9

1.1.4脱附与解离/11

1.2吸附与脱附研究方法简介/11

1.2.1实验研究方法/11

1.2.2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法/14

1.2.3半经验的理论计算法/19

1.3气体分子与过渡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20

1.4本书研究方法/21

1.4.15-MP计算方法/21

1.4.25-MP组装推广的LEPS势方法/23

1.4.3簇模型/25

1.4.4不同金属表面类型对吸附与解离的影响/28

第2章氧原子在Pd表面的吸附扩散

2.1氧原子在Pd表面吸附的研究现状/32

2.2计算过程及建模分析/34

2.2.15参数Morse势/34

2.2.2建立模型/35

2.3计算结果/37

2.4结果讨论/39

2.4.1O-Pd(100)体系/39

2.4.2O-Pd(111)体系/39

2.4.3O-Pd(110)体系/40

2.4.4O-Pd(311)体系/41

2.5小结/43

第3章氧气分子在Pd低指数表面与台阶面上的吸附

3.1氧气分子在Pd表面吸附的研究现状/46

3.2计算过程及建模分析/47

3.2.15参数Morse势及推广的LEPS势/47

3.2.2簇合物模型的构造/48

3.3计算结果/49

3.3.1氧气分子在Pd(100)面上的吸附与解离/50

3.3.2氧气分子在Pd(110)面上的吸附与解离/53

3.3.3氧气分子在Pd(1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55

3.4表面分子解离限和晶面解离距/56

3.5小结/58

第4章一氧化氮分子在Pd低指数表面与台阶面上的吸附

4.1一氧化氮分子在Pd表面的吸附研究现状/61

4.25-MP组装及推广的LEPS势/62

4.3构建模型/63

4.4计算结果/64

4.5结果分析与讨论/66

4.5.1一氧化氮分子在Pd(100)面上的吸附与解离/66

4.5.2一氧化氮分子在Pd(1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68

4.5.3一氧化氮分子在Pd(110)面上的吸附与解离/70

4.5.4一氧化氮分子在Pd(3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73

4.6小结/75

第5章一氧化碳分子在Pd台阶面上的吸附

5.1一氧化碳分子在Pd表面的吸附研究现状/77

5.2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简述/78

5.3计算结果/80

5.4计算结果分析/82

5.4.1一氧化碳分子在Pd(3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82

5.4.2一氧化碳分子在Pd(2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82

5.5小结/85

第6章一氧化碳分子在过渡金属钌低指数面的吸附与解离

6.1研究现状/87

6.2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88

6.2.1C、O原子的5-MP的构造/88

6.2.2Ru表面簇合物模型/89

6.3计算结果和讨论/90

6.3.1CO-Ru(0001)体系/90

6.3.2CO-Ru(1010)体系/91

6.4结论/92

第7章一氧化氮分子在过渡金属钌低指数面的吸附与解离

7.1研究现状/94

7.2计算方法与结果/95

7.2.1计算方法与模型简述/95

7.2.2计算结果/95

7.3结果分析/96

7.3.1NO-Ru(0001)体系/96

7.3.2NO-Ru(1010)体系/99

7.4结论/100

第8章气态三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势函数

8.1研究现状与展望/103

8.2计算方法/104

8.2.1两体扰动势/104

8.2.2气态三原子体系相互作用势/105

8.2.3扰动函数Ginj(Rj)的渐进性质/106

参考文献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