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排弃物的分采分堆、排土场整治和排土场覆盖和生物复垦等。
(1) 排弃物的分采分堆。在露天矿开采工艺设计中,要注意土壤和围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它们的立体分布及数量。对于土壤、含肥岩石与其它硬质岩石,要尽可能分开剥离,集中或分开堆存;对中性和含毒的岩石,采集后应排弃在排土场底部或中间,然后在上面覆盖土壤或含肥岩石。
(2)排土场整治。一般可分为顶部和斜坡两项。根据排土工艺和设备的不同,顶部可形成的形状有等锥形、连脊形、横向弧形和平坦形。整治工作量以平坦形最小,锥形最大。为了防止排土场表面受到水侵蚀,要求平整的复垦场地坡度: 当用作农业种植时不宜超过1°~2°,而坡度在3°~5°时应有保护措施;当用作牧场或草场时为2°~4°;用于林地时适宜的纵向坡度为10°以下,横向坡度不应超过4°。复垦场地的坡向尽量朝南或朝西南。
为了排土场能尽量用来复垦,对斜坡要进行变坡工作以利用种植。一般斜坡分为平台式和连续式2类。通常排土场斜坡角(安息角)在35°~45°之间。斜坡角缓和到35°时适宜于林业;30°时可用于放牧;20°~25°时可使用专门机械进行某些耕作; 15°~20°时可用作果园及使用常规机械进行某些耕作; 10°~15°时可作为某些建筑物的场地; 5°~10°时用于农业。
(3)排土场覆盖。可分为土壤覆盖和其他物料覆盖2类。土壤覆盖工艺与露天坑覆盖土壤相同。场地用于造林时不必在全部场地上覆盖土壤。在缺乏表土时,可用生活垃圾、下水道污泥及其它生产废料覆盖。经过筛选的生活垃圾与人肥、厩肥、工业废渣搅拌在一起,覆盖在复垦场地上,可认为是良好的 “人造土壤层”。在有含肥岩石的矿区,可将含肥岩石破碎成级配颗粒,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颗粒级配值与当地降雨量、蒸发量、地形变坡有关,并可在级配的碎石中渗入尾矿粉、粉煤灰等工业废渣进行覆盖。
(4)生物复垦。对排土场进行生物复垦时,应做到:①排土场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地形、地表水的影响,不会发生泥石流,不会成为二次污染源;②排土场顶部标高应高于露天采场附近地带地下水的最高水位1~2m;③排土场表面整治后能适合农业和林业机械的工作;④整平后的排土场用于农业开发时,应覆盖土壤层;用于林业开发时,应用成土母质岩覆盖;⑤对排土场斜坡进行缓坡工作,以稳定斜坡、适应种植要求,并采取措施防止斜边的冲刷及顶部沼泽化的出现;⑥修筑通往排土场的专用道路。
在排土场岩石比较硬而贫脊、不宜农业种植时,可采用林业复垦。一般在坚岩排土场上挖出小坑把树苗栽入,再填上松软客土即可。最适合栽植的是阔叶树苗和针叶树苗。排土场顶部一般栽种针叶树,斜坡底脚和高度不超过4.5m的台阶上可栽种杨树、槭树、榕树、槐树、紫穗槐;在排土场北坡和东坡上栽黑胡桃树、杨树、楦树、槭树,而在南坡和西坡上栽松树、洋槐。最好应栽混交林,以利于树苗生长和防治病虫害。排土场造林初期,为尽快绿化排土场,宜用速生树种。对于大的排土场,应力求营生多用途林、经济林、防侵蚀林、卫生保护林、风景林和休闲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