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张忠视察靖、会两县生产救灾后,在向省革委会汇报中提出兴建靖会电灌工程一事。9月2日,省革委会决定:“以工代赈,生产救灾,兴建靖会工程”。9月中旬,甘肃省水电局第一勘测设计队和定西地区、靖远、会宁两县水利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规划。11月,提出规划要点,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当月,成立靖会电灌工程指挥部,参加民工2.5万人,分两个民工团在6个工区开始施工。
1972年,被甘肃省列为基建重点项目,12月,完成总干渠和峡门干渠土方开挖工程,建成部分建筑物。
1973年,被国家水电部列为国家批准地方基建项目,决定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发展川区灌溉面积13.3万亩;二期发展塬区灌溉面积16.7万亩。4月,总干1泵站开始上水。5月6日,送水郭城川。10月25日,总干渠及峡门干渠全线通水。
1976年,三场塬干渠列入基建项目开工,定西地区拨款65万元。
1977年7月28日,大暴雨,总干2泵祖厉河渡槽3号墩被洪水冲跨,两跨槽身跌入水中,直接经济损失24万元。同年11月25日,总干渠野糜川渡槽出口东侧,因长期漏水,致使22跨330米槽身排架全部倒塌,直接经济损失31万元。
1978年开始,对大型渡槽、主要建筑物进行加固、改扩建。
1983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对白草塬灌区进行评估,议定援助小麦1.95万吨,食油325吨,合人民币715万元,国内配套投资808.1万元。
1986年,特大暴雨,导致干渠决口,冲坏堤坝及一些建筑物,全灌区停水,损失500万元。经甘肃省水利设计院勘测,提出急需改建项目24项,计划投资1012.38万元(至1990年,完成改扩建项目136项,完成投资1922.89万元)。
1987年做出决定:发展灌溉面积27.67万亩。
1988年,甘沟干渠工程竣工。
1989年9月,白草塬工程竣工,平田整地6.38万亩,修田间道路182.6公里,植树造林3222亩、216.66万株,投入劳动日1663.1万个,折合人民币753.54万一元。计划投资1.24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976亿元,投入劳动工日2334.7万个。
1990~1991年,投资693.5万元,改扩建总干渠一泵站、白草塬干渠渠道7千米,改扩建后总干一泵站提水量由原设计的12立方米/秒增大到14.4立方米/秒。
1993年,投资354万元,处理总干渠渡槽排架裂缝,改建总干五泵出水道为座槽。
1995年,投资1225万元,更新总干渠三至九泵站的出水管道,加固五营等7座渡槽排架和跨祖厉河渡槽槽身。
1996年,投资172万元,改扩建关川干渠跨祖厉河渡槽和部分渠道。
1997年,投资447万元,对三场塬干渠进行除险加固。
从1999年开始,全灌区已基本形成了“工程 用水户协会 用水户”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截止2009年8月,全灌区已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55个,覆盖面积19.76万亩,占全灌区总面积的86%,覆盖支渠137条,涉及人口10.23万人。用水户协会的组建运行,对减轻农民负担、理顺灌区管理体制、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节约用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9年被国家计划委员会、水利部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当年对总干渠4.1千米险段进行改建。
2000年,全面改造总干渠二泵站、新建黑虎岔河防洪工程,衬砌斗渠6.6千米、农渠14.4千米。
2001年,更新总干渠渡槽360米,对跨祖厉河渡槽的445米槽身进行补强处理,衬砌斗渠14千米、农渠28千米。
2002年,全面改造总干渠三泵站和总干渠通讯设施,改建总干渠2.7千米渠道,敷设光(电)缆184.32千米,对总干渠渡槽150米槽身进行补强处理,衬砌斗渠14千米、农渠28千米。
2003年,全面改建总干渠四泵站,衬砌斗渠8千米、农渠15千米。2004年,全面改建总干渠五泵站,衬砌斗渠6.5千米、农渠14千米。
2005年,全面改建总干渠六泵站。改建后总干渠各泵站运行操作全面实现计算机控制,新增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年增产粮食1190万千克。
2009年7月,甘肃省发改委确立一项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会宁县城区供水改扩建(一期)工程,2010年4月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后于同年11月开始开工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28149万元,累计投资金额2.6亿元。项目以靖会电灌工程甘沟延长段黄河水为供水水源,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建设总库容程400万m³平原型调蓄水库1座,建设处理能力2.5万m³/日净水厂1座,敷设原水输水管线9.17km,新建及改造城区供水管道19.21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