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目标评价的层次。投资项目或规划目标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宏观目标层次,即对国家、地区、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对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重大影响;二是直接的建设目标,即项目产生的直接作用和效果。
2.项目目标评价的内容。目标评价一般要根据项目的投入产出关系,分析层次目标提出和实现的合理性以及可能性,主要还是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用定量指标进行描述。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见下表。
表1 项目后评价的逻辑框架表
目标层次 |
验证对比指标 |
原因分析 |
可持续风险 |
||
项目原定指标 |
实际实现指标 |
差别或变化 主要内部原因 |
主要外部条件 |
||
宏观目标(影响) |
|||||
项目目的(作用) |
|||||
项目产出(实施结果) |
|||||
项目投入(建设条件) |
目标评价的常用分析方法包括目标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国际上通常采用逻辑框架法。
3.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及适应性分析。项目目标实现程度评价主要通过项目的投入产出目标进行分析,要点有:
(1)项目投入:包括资金、物质、人力、资源、时间、技术的投入情况。
(2)项目产出:包括项目建设内容,投入的产出物。
(3)项目直接目的:包括项目建成后的直接效果和作用,主要是社会和环境的直接效果。
(4)项目宏观目标:包括项目产生的间接效果和影响,主要是对地区、行业、国家等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项目目标实现程度评价可以按照工程建成、技术建成、经济建成和长远效益实现4个层面来判断。项目目标的适应性是指项目原定目标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全局和宏观利益,是否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否符合项目的性质,是否符合项目当地的条件等。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