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欧洲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它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但是,目前哥特式建筑物最多的国家却是德国、意大利及德语系国家,法国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筑比较多。“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从罗马式建筑的接合拱顶演变而来)与飞扶璧。哥特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与教堂。它也出现在许多城堡、宫殿、大会堂、会馆、大学,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见其踪影。
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特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哥特式建筑的研究也是主教座堂、教堂的研究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