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的通知简介

2022/07/1679 作者:佚名
导读: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鹤壁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3月16日 鹤壁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是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就是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定位,规范开发秩序,管制开发强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鹤壁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3月16日

鹤壁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是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就是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定位,规范开发秩序,管制开发强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从现在起至2020年,是全市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快速变化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为优化我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开发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豫政〔2014〕12号),结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与我市签订的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共建工程协议,制定本方案。

一、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意义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土空间开发趋势,妥善应对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

(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生活空间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市城镇人口已达80万人,而且仍处于增长阶段。适应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和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需要,以及居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居民既对扩大居住等生活空间、提高环境质量提出了新需求,也增加了对优质农产品的大量需求,进而对农业和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工业化城镇化对国土建设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科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市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既增加了对城市建设空间的需求,也带来了农村居住用地闲置等问题,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面临许多新课题;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占用较多的国土空间,同时会对资源环境带来一定压力。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以上。在保证全市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未来可用作新增国土建设空间十分有限。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空间任务更加艰巨。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占用更多空间,甚至不可避免地占用一些耕地和绿色生态空间,建设空间增加对挤占生态空间的矛盾客观存在,由此带来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量也一定程度的增加,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面临更大压力。

(四)城乡发展格局不断变化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出了新要求。按照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城乡格局发生变化,对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农业空间格局提出了新要求。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

科学开发全市国土空间,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提升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提升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禀赋及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以及全市发展战略布局,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优化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推进形成我市西部山区生态保护功能区,中部兼顾生态保护开发、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功能区,东部平原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功能区,把鹤壁加快建设成为山川秀美、林木苍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繁华、产兴城兴机制新的活力之城,成为文明开放、公正法治、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

2020年,优化国土空间的主要目标是:

——功能布局更加科学。重点开发的市区人口和经济集聚度明显提高;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生态保护系统功能全面恢复,生态屏障基本形成,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禁止开发区域得到切实保护。

——空间结构得到优化。在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且质量有提高、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用地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城市化区域建设用地适当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步减少到170.24平方公里以下,绿色生态空间逐步扩大,湿地保护得到加强,林地保有量扩大到793.3平方公里以上。

——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空间每平方公里创造的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明显增加。耕地单位面积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持续提高。单位绿色生态空间蓄积的林木、涵养的水量明显增加。

——基本实现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区域间人均财政支出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4%,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鹤壁市国土空间开发的规划指标

指标

2014年实际

2020年预期

开发强度(%)

14.78

16.41

城市空间(平方公里)

96

134

农村居民点(平方公里)

209.85

170.24

耕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1206.19

1248.93

基本农田(平方公里)

903

903

林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791.84

793.3

森林覆盖率(%)

31.7

36.4

注:城市空间包括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和工矿用地。

三、实施原则

(一)优化布局结构。把国土空间开发的着力点放到调整和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上,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逐步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城市居住空间、公共设施空间,保持农业生产空间,合理压缩工矿建设空间和农村居住空间。

(二)坚持节约集约。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任务,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分布、经济相对集中布局,走空间集约发展道路,城市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建成空间,下大力气盘活存量用地和空间,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尽量少占用或不占用耕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土地、水、生态、矿产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统筹协调开发。按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进行开发,集聚经济的区域要同时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避免过度开发。城市建设必须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预留生活空间,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妥善处理不同功能之间内部的开发保护关系,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均衡。

(四)保护自然环境。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进行开发,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做好生态环境、基本农田等保护规划工作,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出现土地过多占用、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压力过大等问题,努力提高环境质量,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道路。

四、主要任务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根据我市资源禀赋条件、发展实际及特色,借助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专家团队的指导,编制我市“国土空间布局状况报告”,根据《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提出我市国土空间发展具体意见。注重西部山区、中部城区、东部农区“三区”协调,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区分城中村城郊村及产业集聚区附近村庄、贫困山区村庄、平原地区村庄三类情况,合理安排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农田保护、村庄分布和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构建“一核双星多支点”城镇化格局、“五带一区”产业格局、“三廊三带三区”生态格局;在功能布局上,西部山区以生态保护为主,中部丘陵地区兼顾生态保护开发、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东部平原地区以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为主,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科学高效利用。

(一)优化生产格局,实现集约高效。坚持“五带一区”产业发展格局,依托西部山区的资源和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山城区陶瓷产业聚集区、鹤山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等现代工业,实现煤电化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力争2017年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的煤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建设资源型产业带。依托中部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金山产业集聚区、鹤淇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金属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等先进制造业,实现相关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金属镁、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依托东部平原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优势,按照浚县、淇县作为全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以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为重点任务,着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工程,加快粮食生产方式、农业经营体系、物资装备、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信息科技现代化,引导农村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打造现代优质粮食功能区、优质畜牧业功能区、都市生态农业功能区,积极推进整市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立足河南、服务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东部平原地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和浚县产业集聚区、粮食精深加工园区、鹤淇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食品、现代家居等产业,实现食品、家居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培育食品产业千亿元产业集群,建设食品家居产业带。依托淇河为主轴上下延伸,以“一区两带四板块”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和文化体验游,叫响“诗意淇河·生态鹤壁”“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品牌,强化休闲功能培育,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培育形成河南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南太行及周边地区旅游集散地,打造舒适慢享的一流休闲之都,建设休闲旅游产业带。依托区域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积极融入郑州航空港“大物流”格局,以钜桥为中心,以信息化、供应链等新理念为指导,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为基础,创新采用市场集群、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商业模式,提升我市新型物流产业服务能力,建设立足鹤壁、服务中原、辐射全国的新型物流产业带。同时,坚持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新兴先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工业;突出科学规划、资源整合、科技支撑、标准生产、信息服务、加快高产示范片、高标准粮田等建设,提升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集聚、产出高效、功能复合的服务业集群发展思路,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局、旅游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各县区政府

(二)优化生活格局,实现宜居适度。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打造“一核双星多支点”单元组合型城镇化格局,淇滨区、淇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要加快鹤淇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强化交通、金融、商贸物流、科技教育文化等枢纽和中心功能,增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辐射能力,凸显城市核心区的龙头带动作用。老城区要统筹提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鹤山区加快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山城区加快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推进山城、鹤山两个城区的融合,持续改善生活生产环境;浚县要完善新老县城产业承接、交通集散、公共服务、应急分担等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辐射能力。支持县区建设发展一批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中心镇,尽快完善镇区功能、强化特色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增强集聚能力、规范社会服务管理等,使之成为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现代化特色小城镇。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新形势,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治理空心村,稳妥推进太行深山区移民搬迁;以保住房安全、保饮水安全、保用电安全和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三保三化”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在全市开展优化公路沿线规划布局和提升建筑风貌、商贸市场标准、绿化档次、净化美化水平的“一优四提”工作,促进道路交通建设的科学布局、规范建设、完善功能、生态绿化和净化美化。突出鹤壁个性和特质,深入挖掘提升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合理利用良好的山形地貌,在自然山水中营建城市和农村,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便捷性、舒适性,展现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新的生态风貌和现代化的发展气息。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委农办、市发改委、城乡规划管理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

(三)优化生态格局,实现山清水秀。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坚守生态环保底线,以淇河保护为龙头,统筹推进西部太行山和平原生态防护区、村镇社区绿化美化、新城区绿化提升、老城区生态治理、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等,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加快以“三廊三带三区”为骨架、覆盖全域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推动建设形成西部太行山、南水北调中线两侧、京广高铁高速两侧3个绿色廊道,淇河生态文化旅游带、鹤浚快速通道生态循环农业带、淇县西部美丽乡村生态带3个绿化带建设,盘石头水库库区(千鹤湖)、淇河湿地涵养区、淇水湾生态区3个生态区,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国家森林城市绿色品牌。着力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提供生态产品,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资源开采、旅游、林下经济、农林牧产品生产和加工等适宜产业;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将闲置的农村居住空间转为林地等绿色生态空间;必须新建的公路、铁路要尽量避免对重要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分隔,在有条件的开发区域之间通过水系、绿带等构建生态廊道;继续在适宜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在农业用水严重超过区域供水能力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水,实施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建设覆盖全域的生态体系,使生态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水面、湿地、林地等绿色空间扩大,环境友好型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鹤壁特色、民俗风貌的美丽村镇,充分挖掘利用好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和文明提升。对自然文化资源主要保护区域、点状分布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珍贵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包括卫河(永济渠)鹤壁段遗址、黎阳仓遗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大伾山、云梦山风景名胜区,云梦山省级森林公园、黄庙沟省级森林公园、七里沟省级森林公园、淇滨区金山省级森林公园、枫岭省级森林公园、鹤山区南山省级森林公园、黄洞省级森林公园,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重要湿地,淇河鹤壁段淇河鲫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环保局、旅游局、水利局、财政局、淇河生态保护建设办公室,各县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

(四)优化项目摆放,促进空间格局优化。根据功能区定位和目标任务要求,谋划建设一批资源节约集约和绿色、循环经济项目,提高资源单位产出率和绿色、循环经济所占比重;谋划建设一批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乡环境、增添城市魅力的项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谋划建设一批生态项目,逐年增加生态空间比重,发展生态经济。近期重点关注农村饮用水安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绿色矿山、集约节约示范县、土地整治等相关项目、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等项目。鼓励各县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优化全市国土空间格局为目标开展研究和实践,所涉及的项目一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项目实行年度动态调整。项目要围绕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的原则集中布局,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

(五)优化开发方式,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围绕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节约集约理念贯穿国土开发利用全过程,积极引导工业上山,严格建设用地审批,采取多种措施集中建设标准厂房,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集约用地指标,通过对存量土地、矿产企业用地、闲置浪费土地进行盘活整治城市用地,通过土地流转、迁村并点等措施引导居民向新型社区集中整治农村用地,通过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等,治理矿山环境推进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持续提升土地开发利用水平。扎实做好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中美生态低碳试点城市各项工作,完善循环型产业体系,扩大循环经济领域,提高循环经济效益,实施产业园区改造提升、蓝天碧水乡村清洁、绿色建筑行动、绿色低碳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关键补链等示范工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城乡规划管理局、环保局、林业局,各县区政府

五、实施步骤

实施总时间为5年(2014年10月—2019年10月),分三个阶段:

(一)规划编制、项目谋划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3月)。邀请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领导、专家团队来我市,对编制国土空间布局状况报告,“十三五”时期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帮助,确定我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总体思路和项目库。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9年8月)。各责任单位按照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实施,每年年底会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新一年度工作计划。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9年9月—10月)。对5年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建立长效推进机制,持续优化我市国土空间格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工作落实,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局委、县区为成员单位的鹤壁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络专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责任单位工作及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分析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和项目实施。

(二)落实完善政策。根据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需要,将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全力保障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建设。政府投资要符合优化国土空间的总体要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积极利用金融投资参与实验区建设。布局重大项目必须符合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求,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政策,科学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市区、县城和中心镇要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要实施积极的人口退出政策。根据不同功能区制定分类污染物排放、环境保护标准。

(三)积极改革创新。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改革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探索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公共财政制度、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改革,建立健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和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等,形成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体制机制。

(四)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以统筹各功能区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建立符合优化各功能区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按照不同功能区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产业功能区侧重于考核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服务业增加值、能耗节约、产业集聚、循环低碳、降低污染排放、“三废”处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等指标;对城镇功能区侧重于考核城镇化规模、城镇人口增长、吸引外来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商业和服务业发展、居民满意度等指标;对生态功能区侧重于考核森林覆盖率、大气和水体质量、水土流失治理、自然资源保护完好程度、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五)搞好宣传引导。适时邀请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专家来鹤进行授课,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交流会等活动。通过在市内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开展干部培训、组织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新思路新举措,提高各级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良好氛围。依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的《今日国土》杂志,定期刊发宣传推介我市的文章,不断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件:1.鹤壁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2.鹤壁市国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建设)项目库

附件1

鹤壁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建设)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范修芳(市长)

副组长:史全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朱言志(副市长)

刘文彪(副市长)

胡润身(副市长)

成员:许新房(市政府秘书长)

牛海民(市政府副秘书长)

段东宏(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郝志军(市发改委主任)

张少敏(市财政局局长)

赵成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王志武(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

梁彦儒(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袁远(市环保局局长)

金志广(市农业局局长)

郭保国(市林业局局长)

王金朝(市水利局局长)

刘炳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张涛(市旅游局局长)

秦志军(市科技局局长)

王本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李献忠(市淇河生态保护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王军(浚县县长)

王海涛(淇县县长)

李杰(淇滨区区长)

白树民(山城区区长)

王强(鹤山区区长)

胡红军(开发区管委主任)

张连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主任)

李书新(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工委副书记、管

委副主任)

李园(市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络专员,朱言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牛海民、段东宏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李园兼任联络专员,负责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的日常联系和有关事项的协调落实。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