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委会由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巡展工作,组织本校学生参与竞赛等相关事宜。每个主办单位推荐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和1名联系员,每个参与单位推荐1名委员和1名联系员。
专家评审委员会由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或社团的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竞赛的评审事宜。每个主办单位推荐1-2名评审委员会委员。
①分类:按照毕业设计作品、规划作品、规划设计论文和园林植物研究论文四类分别评优。
②对象:评优以作品和论文为对象,院校提交的参赛作品和论文和个人提交的参展作品和论文采取无区别对待。
③分组:根据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别进行分组评奖;
④方法:以网上投票与专家资料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各占30%、70%的比例的评审办法。
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分别评选出"风景园林规划作品"、"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和"园林植物研究论文"的一、二、三等奖。
⑤评审标准
毕业作品评审标准 |
||||
代码 |
标 准 |
最高分 |
规 划 |
设 计 |
A |
对场地现状的分析评价与规划、设计原则30% |
10 |
对场地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挑战和机遇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战略,包含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GIS)进行分析的情况。 |
对场地现状要素的分析与评价,以及地方性设计条件的把握和理解。 |
B |
总体布局与空间联系20% |
10 |
依据活动功能或景观类型划分的空间区域布局合理,结构关系明确,空间组织清晰,尺度把握得当,整体关系协调完整。 |
物理空间构成与布局合理有效,尺度感强,景观要素的运用符合对人和自然的关怀的基本原则。 |
C |
对生态、乡土文化和可持续性的考虑15% |
10 |
方案体现对地方和场地内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展示,以及对全球性、区域性和局地性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 |
对场地生态、文化价值的考虑和表现,关爱自然和环境,大胆采用生态设计和生态技术手段,以及生态工程方法。 |
D |
方案(解决问题)创新15% |
10 |
针对问题和机遇,解决问题方案具有合理性和创新性;场地现状分析评价结果、规划目标、原则、理念与规划成果一致性强。 |
方案建立在深入的场地理解和抽象基础之上,针对性强;设计目标、原则、理念与设计成果一致性强。 |
E |
绘图表现技能与图面艺术效果20% |
10 |
内容表述清楚、逻辑、规范,一目了然;标题、关键字、说明文字明确简练,图文比例得当、色彩搭配协调优美。 |
对方案全部内容表述清楚、规范,一目了然;图文比例得当、色彩搭配协调优美;图面富有艺术感染力。 |
综合得分 |
综合得分=A×30% B×20% C×15% D×15% E×20% |
毕业论文的评审标准 |
|||
代码 |
要 素 |
最高分 |
标 准 |
A |
选题的针对性 20% |
10 |
针对风景园林行业的技术、管理、设计、研究等存在的关键问题。 |
B |
方法的科学性25% |
10 |
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现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所研究的问题,结论或结果分析符合科学要求。 |
C |
工作的复杂性15% |
10 |
工作量,难度,复杂程度。 |
D |
研究的创新性20% |
10 |
结论或结果分析有新思想、新方法、新进展,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
E |
结果的效益性20% |
10 |
工作结果创造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或具有相当的潜在应用价值。 |
综合 得分 |
综合得分=A×20% B×25% C×15% D×20% E×20% |
①参与院校统一报名参赛或毕业生个人报名参赛;
②参赛者按要求提交参评的相关材料;
③秘书处工作人员按评审标准初查申报材料,并将参评材料在网上展示组织网上投票;
④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详细评审;
⑤专家评议后与网上投票结果结合汇总评审结果;
⑥公布评审结果。
1. 对毕业作品或论文获奖的学生,颁发证书。
2. 评审结果将在中国风景园林网进行专题报道,同时组织在参与院校中开展巡展宣传活动。
3. 组织对获奖作品和论文的编辑出版。
1.竞赛参与院校毕业生需填写报名表,由院校组织统一于每年的5月31日前发电子邮件、传真或邮寄至竞赛组委会秘书处(非竞赛合作院校毕业生自行寄送);
2.竞赛参与院校的毕业生参赛资料提交请于每年的6月30日前,组织统一寄达竞赛组委会秘书处(非竞赛合作院校毕业生自行寄送);
3.参赛毕业生在提供电子版以及书面打印材料的同时,需通过中国风景园林网注册会员并按网络提交要求,自行上传至网站进行网络评审。
4.联系方式
组委会指定官方网站为中国风景园网,竞赛相关信息可在该网站进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