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刚
DC国际 总裁 创始建筑师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戈友公益基金 发起理事
企业家志愿救援队 队长
EMBA户外运动联盟 副理事长
平刚先生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之后在上海、新加坡、澳大利亚工作与学习。1998年在新加坡创立DC国际,遵从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的理想,2002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展开从“未建成”到“建成”的建筑实践活动。
2003年平刚先生与DC国际团队开始对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农民拆迁问题进行研究,并选择宁波进行了200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的设计实践,其中东部新城拆迁安置区(一期)以其优雅的设计、成功平衡及关注社会公平,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并获得2008年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 》和《建筑实录Architecture Record》联合颁发的“Good Design isGood Business”设计大奖。
作为生态及环保主义的倡导者,平刚先生一直以来关注着生态及绿色建筑,关注中国“态度的问题”而不是“高度的问题”,提倡合理增量成本下的“可实现”并建设大规模的“绿色基础”,提倡在重大的事件面前,必须有“在现场”的经验,告诉世界中国的眼光。目前正在实施的46万平方米的宁波湾头社区是大陆第一个拆迁安置房绿色建筑。
在优秀的建筑师身份之外,平刚先生也是位户外运动爱好者。2009年起他连续两年徒步戈壁111公里的“玄奘之路”,带着这份徒步中的心灵革命与人生感悟,之后开始转为一名志愿者为戈壁滩上和自己走同样路的队友们默默服务。2010年4月,他联手央视科教中心,组成北极探险考察队,奔赴北冰洋,通过在海冰上生存七天徒步抵达北纬90度的方式,来呼吁全球各界关注气候变化,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于北京时间4月16日凌晨2点成功徒步抵达北极点,亲历全球变暖及冰岛火山爆发影响下的北极,摄制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平刚先生于2011年获得了“上海十大青年高端创意人才”称号,其所代表的DC国际建筑事务所也因为在社会责任,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到专家委员会的高度评价。2012年,被授予“上海首届新锐青商”称号。
崔哲
合伙建筑师
C D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
崔哲先生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取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并积累了丰富的大院工作经验,2001年从西安到上海学习与工作,取得了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崔哲先生的优势在于他准确成熟的大局观和大气优雅的审美观,他擅长处理复杂的公共建筑体系,并创造出新的建筑空间与秩序,强调使用者的参与和共同创造。
2009年崔哲先生筹划成立了C D设计研究中心,其成立是对DC国际学术建设的一种力量储备,它试图探索学术理论与空间设计的完美融合,填补理论与实践间的微小细缝,从而致使DC国际团队的设计力量更富思辨精神,更具设计活力。同时,崔哲先生还致力于转变大众对公共和私有空间领域的思维方式和体验,打破人们对固有建筑类型的概念而创造全新的场所定义。他以其丰富的经验,变换的视角,确保为每个项目提供完善的专业服务,并始终保持设计的激情,其作品获得了诸多好评。
例如由他主持设计的人才公寓,历史性地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居住建筑特别奖。该设计展现了在特定条件下,住区特质与城市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一种能够较大程度反映居住的城市特征的新型住区设计的可能。东钱湖行政中心将政府办公融于庭院系统,改变了其常规的城市形象而得到了亲切、自然的园林式体验。宁波的梁祝文化园和梁祝雷迪森酒店项目则以精致的中国式生活与宏大的叙事化场景诠释了文化与商业之间的共生关系。而已经建成的宁波城庄学校更是呈现了一种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开放与封闭之间的新的书院式教育空间。
揭涌
合伙建筑师
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
中国注册规划师
揭涌先生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擅长大规模的社区规划、高档别墅设计,领导过诸多综合性、跨领域、不同尺度的设计项目。他认为,市场对住宅的功能性要求已经相对弱化,转而在住宅文化品味和健康环保舒适度上呈明显的态势。因此,在他的设计作品中,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尽展广阔的艺术视野,追求的是一种现代意识与返璞归真遥相辉映的设计立意,层次丰富、内容多样。看似随性的设计手笔中,缺流露出贴近自然,崇尚高雅的浪漫品味,体现的是一种空间和形式在艺术上的惊奇组合。
其最新代表作银亿新江湾城,大胆借助法式建筑鲜明、高昂、古典、华丽高贵之风雅底蕴与设计理念。概括洗炼的规划布局,独到精致的建筑设计,赏心悦目的景观意象,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法式韵味,同时又不乏热情豁达而又内敛的人文气息,于不经意间成为了无数闪光灯下的焦点。
揭涌先生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赋予了他艺术化的建筑感觉,而他丰富的项目管理与设计经验也充分保证了其所负责项目的成功实施。
万江蛟
合伙建筑师
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
万江蛟先生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他从建筑实践的视角,致力于建筑与人文环境关系的研究,遵循建筑与社会相协调的建筑哲学。主张建筑以“自然的、协调的”的状态出现在自然及社会环境中,弱化建筑本身的主义和风格,同时强调公共空间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平衡。他曾主持过很多大型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尤其是功能复杂和空间多样的各种综合体项目。
在其甬江东地块项目中,集中体现了他的设计思想,重点解读建筑与人文、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从社会公正到空间公正,再从空间公正到社会公正,最大可能地实现了建筑对城市的空间反哺;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尺度怡人的步行街道,建筑被定义为一种体现积极的社会态度,以及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发生器;成功塑造了一个“建筑与社会相协调”的大型综合性项目。
而宁南北路地块项目,涵盖了超高层写字楼、办公建筑、购物休闲设施、商业餐饮服务、露天剧场以及住宅。不仅充分表达了社区本身所具有的自我完成的微型城市结构,更试图展现了如何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现城市生活的最大化,是一个集聚文化性、艺术性、商业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典范。
董屹
合伙建筑师
C D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
同济大学讲师 建筑学博士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
董屹先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取得建筑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数年来多次在美国和欧洲进行学习与考察的经历也使他对于设计本身具有更加开放的心态。作为C D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同时也是该中心的命名者,他认为,C D看似是一种从DC中随机拆分的字母游戏,但其实是一种反省态度的表达,是对设计实践所作出的思考回应。
董屹先生的建筑实践立足创新,范围跨越文教、商业、酒店、办公、产业建筑和室内设计等各领域,其研究方向包括空间公正的建筑观、文化与消费的相互认同、全产业链影响下的复合园区设计,传统城市的文化更新,山水城市的隐喻和当代图解理论等等。他所设计的慈城中学项目以“社会模型”的概念将传统氛围和高效学习环境有机整合,入选第69届美国NSBA国际教育建筑展;成都洛带艺术粮仓在商业更新中保护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反驳了快速城市扩展中被模式化的新城市,被邀请参加2011“物我之境”成都双年展建筑成果展;证大西镇项目的营造将作为千年江南的上海记忆来激发朱家角的城市活力,它在延续原有古镇肌理的同时创造了复合化的街区;而位于海宁的安正集团总部则开启了全产业链时代产业园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