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研究所简介

2022/07/1696 作者:佚名
导读:浙江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依托于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前身是浙江大学低温科研组,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办的低温工程专业之一。该专业1960年开始培养本科生,1978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

浙江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依托于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前身是浙江大学低温科研组,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办的低温工程专业之一。该专业1960年开始培养本科生,1978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浙江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自创办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包括本科生1348名,硕士生292名,博士生65名,出站博士后10名,其中:外国留学博士生2名,外国博士后1名。学生中,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人次、国际制冷学会(IIR)“林德”奖2人次和“卡皮查”奖2人次及重要国际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1篇次。

浙江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拥有一批在国际学术界具有竞争力的中青年人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教师中,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6人,93%的教师拥有国外留学经历。学科以国家重大需求引导研究方向,在太阳能制冷、人工环境、节能环保、天然气液化、热声制冷、脉(冲)管制冷、液氦杜瓦、冷冻干燥、低温生物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前沿研究。相继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取得了多项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学科重视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系列国际制冷与低温会议(ICCR)的发起单位,分别于1989、1998、2003和2008年成功举办了四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好评,并荣获国际制冷学会“国际会议优秀组织奖”。学科还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荷兰、韩国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数十家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及公司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人员、科研和教学交流,联合培养了16名博士研究生。陈光明教授被选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制冷空调热泵技术选择委员会(RTOC)委员,陈国邦教授和邱利民教授先后被选为国际制冷学会A2专业委员会副主席,陈国邦教授和邱利民教授被选为国际低温制冷机委员会委员,金滔教授被选为国际制冷学会青年委员。。

目前,本学科正以建设全国重点学科为契机,以国家重大需求为指引,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大踏步地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