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气旋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初生期、发展期、成熟期(囚锢期)及消亡期。
原先地面上有一条静止锋,锋北面是冷空气,锋南面是暖空气,冷空气自东向西运动,暖空气自西向东运动,当冷空气向南插入锋下,暖空气向北抬升,并出现1~2条闭合等压线。
在此期间,温带气旋在可见光卫星图上可表现为锋面云带变宽,向冷区凸起,色调变白,中高云加多。
随着波动的发展,气压进一步下降,闭合等压线增加,冷空气进一步向南推进,冷锋附近出现阵雨或阵雪,暖锋前也出现降水,降水区域扩大。随着气旋的发展,低层扰动逐渐向高层发展,气流作螺旋式的上升,高空低槽也逐步加深。
在此期间,温带气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锋面云带隆起部分更为明显,中高云后界开始向云内凹。随着底层闭合等压圈的建立,温带气旋发展期的主要标志就是气压的下降和中心风速的增强。
系统中心西侧,冷平流继续南下,并出现气旋性旋转,导致在系统中心南侧出现了典型的冷锋云系,一般该云系的长度较长,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上千公里。冷流的补充增强同样导致了锋前西南气流的加强,于是系统东侧出现暖平流,并进而形成暖锋,在系统西北侧暖锋锋前有大量的降水云系发展,其长度较冷锋云更短、更不规则,但其宽度较大,总降水强度较大。
冷暖气团在温带气旋中心产生辐合抬升进而在此处出现中等强度的积雨云团,和旋转上升气流,进而带动高层槽线的发展,当系统贯通上下结构且槽后冷流不再继续加强后则认为达到其成熟期(囚锢期)。这一阶段在云图上表现为系统中心出现中高云系,同时冷锋云系加长、变窄,暖锋云系加厚、变宽,同时整体逐渐转为呈现逗号形态,在冷锋云后可见大片晴空区。
成熟期(囚锢期)时气旋发展至最盛时期,自地面到500毫巴高度均已成为圆形闭合环流。地面冷锋逐渐追上暖锋,并将地面暖空气上抬,气旋开始锢囚。这时,云雨范围最大,强度加强,风力增大,天气变化最剧烈。但由于地面已为冷空气所占据,成为冷性涡旋,因而气旋开始减弱。在此期间,温带气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云系后部有明显干舌,螺旋结构明显。云带伸至涡旋中心。此时的冷平流已经不再加强,冷锋悬臂的远端常会甩出大量的正涡小气旋,诺条件适合可以发展为热带系统甚至新的温带气旋。而暖锋则维持原来大量降水的状态,同时云层进一步加厚。
系统的中心出现囚锢锋,在北半球一般都是冷性囚锢锋,此时如若纬度较高或先前的基础温度较低,则很有可能会出现暴风雪或持续性强降雪天气,这也是温带气旋对于地面影响最大的阶段。从高层来看,这一阶段的温带气旋高空主要还是以西风槽为主,且一般都已经加深至2000KM以上,其中少部分可能会有切断低涡存在,则这时底层温气的强度更强,冷平流更强,中心辐合抬升更明显。从云图上看,此时的温带气旋和发展期后期的状态并无二样,只是中心附近出现了3/4圈卷入,其中缺口一般位于西南象限(有些也有过此圈数的,一般存在于高空冷涡诱生),从水汽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到冷锋锋前是暖湿区域控制,暖锋锋后到达巅峰,而冷锋锋后为大片的干区,冷锋内部的水平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很大,湿度相差通常达到40以上。
气旋发展的最后阶段,暖空气仅残留在地面东南角,低层整个气旋中心辐合加强,地面加压,已变为冷性涡旋,低压中心部位开始被填塞。从地面到500毫巴左右的闭合环流减弱,上升运动已消失,气旋减弱,以至消亡。在此期间,温带气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干舌伸到气旋中心,螺旋云带围绕中心旋转一周以上,高低空环流中心与云系涡旋中心重合。随着温带气旋进入囚锢阶段,槽后冷平流已经不在加强,系统斜压能逐渐被消耗,暖锋也开始进入锋消阶段。
随着暖锋的减弱消失,系统的抬升柱开始减弱,除了东南侧外其他地区逐渐被冷气团控制,同时因为中心依然惯性维持低压辐合,于是系统整体转为冷心辐合结构,中心气压开始快速回升,进一步加强了暖平流的减弱,逐渐进入恶性循环。当水汽图上的干舌控制中心时,则可以认为系统已经转为冷心结构,从而判定系统不再属于温带气旋类别,此后弱冷平流减弱,则系统将回归锋面性质,而如果冷平流依旧,则系统将成为一冷性气团,逐渐转化为地面非典型的冷高压态势(高空槽)。
这几个阶段,为单个气旋的生命史。从初生到开始消亡平均需2天,长者可达6天,东亚和我国的锋面气旋的发展过程,一般为3天左右,短的约1天,长的约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