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槽车卸油工艺因气阻问题变得异常复杂。最早是空气负压罐引油灌泵,因为安全因素已被停用。按照中国石油大学教材,铁路槽车接卸困难时有以下几种工艺:夜间卸油法(利用夜间低温环境)、浇水降温法、槽车密封充气(惰性气体)法、倒分层卸油法等。铁路槽车(鹤管)潜油泵从制造工艺看可分为液动式和电动式。
1、液动(鹤管)潜油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了液动式潜油泵,其原理是利用液压站将能量传递到槽车内部,推动泵轮,即电能-机械能-液压能-机械能,实现全天候卸油。但因能量多次转换,导致能耗是电动潜油泵的三倍以上。液动潜油泵虽解决了气阻问题,但存在能耗高、维护周期短、需补充或更换液压油(如不及时更换液压油,结冰线以北地区冬季无法卸油)更换液压管,如接卸食品级、化工、航煤等高纯度物料,液动潜油泵由于渗漏原因而无法完成,综合性价比大大低于电动潜油泵。
2、电动(鹤管)潜油泵
二十一世纪出现的最新技术是电动鹤管潜油泵。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导师李自力教授认定:电动潜油泵相比液动潜油泵优点是免维护,长寿命、无泄漏、无污染、能耗仅为液动潜油泵的1/3,综合成本低。石油大学教材可能因此改写。判断电动潜油泵质量优劣的方法是查看泵的防爆合格证、质保期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