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芳烃技术的研发和工业试验成功,将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减少芳烃对石油原料的依赖,标志着煤代原油做原料大批量生产芳烃成为现实。
中国年消耗量超过2000万吨,而芳烃97%以上来源于石油原料,在中国“多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现状条件下,煤制芳烃技术的成功研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煤制芳烃技术的成功开发,开创了煤基能源化工新途径,对中国石油化工原料替代,抓住世界能源化工新的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开发应用煤制芳烃技术,能够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以技术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制芳烃技术使甲醇可以实现完全转化,3.07吨甲醇就可以生产1吨芳烃,并副产大量氢气,工艺废水不含氨氮,废气不含硫氮。
从煤—甲醇—芳烃—聚酯的煤基芳烃到下游衍生物的产业链,实现煤炭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对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推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就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煤制芳烃技术的应用更将承载中国新型煤化工、西部产业承接的发展意义。
示范意义:通过煤制芳烃技术的工业试验应用,生产1吨芳烃需要消耗5吨标煤,而中国国内石油制芳烃技术生产1吨芳烃需要消耗原油8-12吨。如果这个项目在榆林成功了,就意味着在其它煤炭富集地区做这个就具备了条件,比如新疆有好几百亿吨的煤炭资源。项目被列为中国国家发改委“十二五”煤炭深加工产业升级示范项目。按照榆横煤化每年2000万吨的煤炭产能,电厂就地消耗约在1200万吨,剩下的800万吨即可用来制成芳烃提高附加值。未来该基地全面建成后,煤炭产能将达到3000-5000万吨。
自从中国华电定调后,方向上没有纠结了,接下来论证的就是产业链的长度问题。第一步先做芳烃,第二步继续后续的研发,第三步再往下延伸产业链。如果芳烃和烯烃同时在榆林都有的话,对东西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加快推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就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煤制芳烃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是中国现代煤化工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对推进石油和化工原料多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