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德高速金属扩散泵,原理是利用超低温时的凝结和吸附来排气。
简介
盖德于1915年制成扩散泵,1916年经I.朗缪尔改进,应用扩散泵能获得10□帕的真空。扩散泵最初用汞,尔后用油作泵液,但油扩散泵的油蒸气反向流入被抽器件,会造成表面油污染。为此,真空系统常用一种无油的溅散离子泵。1937年F.M.潘宁观察到用磁场局限的直流放电具有抽气效应;但到1958年,L.D.霍耳才将几个潘宁室组合成实用的离子泵。
这是一项日趋重要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超低温时的凝结和吸附来排气,其特点是排气表面位于排气室中,抽速不受排气管的限制,抽速要求越大越能显示低温泵的优点。低温泵很容易得到1000米□/秒的抽速。1961年美国的R.金等人提出一种实用的低温排气系统。
应用电子碰撞气体产生离子流,用离子流来量测真空度,是高真空测量的基本原理。1916年,O.E.布克来研制出能测10□帕真空度的电离真空规。1947年,W.B.诺丁汉指出上限是由于X射线产生的光电子。1950年,R.T.贝亚得及D.阿尔波特将收集极的圆筒改为细线,以减少截获X射线而能测到10□帕。 真空电子材料及工艺 从爱迪生发现热电子源后,需要有在高真空中耐高温工作的材料。1903年A.威耐尔特发现碱土金属的氧化物,能在1100K下有显著的发射电子能力,并于1906年用氧化物阴极装入整流管内。1909年,W.D.库利吉用粉末冶金法制取纯钨丝阴极,但需2300K高温才能发射电子。1934年,朗缪尔研制钍钨丝(钨中掺入0.5%~2%的钍)阴极,可将阴极温度降至2000K左右。由于阴极在高温工作时表面有蒸发及溅散损失,为了弥补这种损失,1950年 H.J.莱门斯等提出储存式的L阴极,其结构是发射面为多孔的钨表面。钨表面下有钡锶碳酸物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