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金矿床的主要搬运介质是水, 地面流水是砂金矿床形成的主要动力,另外还有冰川、风等介质。
砂金矿床是含金地区地壳变动和长期的构造运动演化之产物。区域性的地质构造与砂金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密切相关。每个大的砂金矿所在地区均遭受一次或多次地隆起剥蚀和沉积作用,在其成矿过程中, 不论是地槽区或者地台区, 都与区域性隆起有关。其中新构造运动对其影响更为明显,构造隆起可使原生金矿床和含金地质体经受长期的剥蚀作用,其中的金可被解离, 搬运而成为砂金矿床的补给源。
砂金矿形成的有利构造部位是:
(1)两个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相接壤的部位
(2)向斜构造
(3)地台区拗陷带和内陆断陷盆地
(4)新构造运动
地貌条件不仅影响砂金矿床的物质补给源而且还对矿床的形成条件产生直接的影响。
处在表生条件下的原生金矿床和含金地质体经风化作用后,均可成为砂金的补给源,补给源的好坏是砂金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按补给源的性质可把砂金矿的补给源分为原生补给源和次生补给源两种类型。原生补给源即为砂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基础, 这些补给源可以是原生金矿体,可以是古老的基底含金地层和含金岩体,也可以是某些含金的蚀变带及金矿化的断裂带。次生补给源则主要指较早地质时期形成的砂金矿或表生作用形成的含金地质体, 由于砂金矿的这种继承性和再生性,故自元古代到第四纪形成的砂金矿,均可做为现代砂金矿床的次生补给源。
保存条件主要是对早期形成的砂金矿床而言, 古砂金矿产只有在适当的地貌条件下,适当的构造部位,才能得以保存,使其具有工业价值。否则,将再次遭受风化,剥蚀而成为次生补给源,在地貌条件处于中山丘陵地区, 河流冲积层之底部及级次较低的阶地等一些部位形成的砂金矿能得以很好地保存,而成为有价值的工业矿体。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