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被大量运用在军工、电子等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是稀土第一生产大国,为了保护稀土资源合理开发,近年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稀土结束了“贱卖”历史,价格“一飞冲天”。
市场上,2011年以来,稀土氧化物以及稀土精矿涨幅均超过200%。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稀土价格飙升,其中氧化铈较期初涨幅342%;氧化钇涨幅347%;氧化铽涨幅124%;氧化钐涨幅168%;氧化镨涨幅141%;氧化钕涨幅161%;氧化铕涨幅104%。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市场热捧“稀土”概念的同时,国内稀土价格泡沫越吹越大。据媒体报道,自2011年以来,各地的游资开始纷纷进入市场对稀土原矿和产成品进行囤积,同时各地出现的私采滥挖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在国内外高额价差的驱动下,稀土出口配额倒卖之风也开始日益猖獗。
在国外稀土开采进程加快,加上国内稀土价格泡沫骤升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也引发了业内对于目前稀土“高泡沫”可持续性的质疑。业内相关机构的报告预测,随着西方企业开办新矿场与目前主导市场的中国公司竞争,到2013年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供应短缺将会达到18734吨的最高值,相当于预估需求量141524吨的13.2%,到2013年市场将会转向供略大于求。并特别指出,供应过剩量将会在2014年升至5860吨,占预估需求量的3.2%。
某券商的分析人士测算,中国稀土供需预计将在2015年后达到基本平衡。到2015年全球稀土氧化物产量将达到24万吨左右,年复合增长率15%。从生产占比看,国外稀土开采量将上升到全球产量的40%至50%。由于国外对中国稀土的需求减少,由中国限制出口导致的内外价差将逐步回落。
诸多分析人士均认为短期应该警惕稀土价格泡沫破裂,但目前供求关系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国外对于稀土矿山开发和冶炼有严格的环境限制。资本市场稀土概念股在经历大幅炒作后,或将进行回调,投资者需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