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空气曾被人们认为是简单的物质,在1669年梅猷曾根据蜡烛燃烧的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是复杂的。他受“四元素”理论所影响,并不认为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而认为空气是单一的纯物质,“燃气精”只是附着在空气的微粒上。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在总结了前人关于燃烧本质的各种观点,并对其进行甄别之后,更系统地提出了明确的“燃素学说”。 “燃素学说"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所谓的燃素,存在于可燃物质内。例如蜡烛燃烧,燃烧时燃素逸去,蜡烛缩小下塌而化为灰烬,认为燃烧失去燃素现象,即:蜡烛-燃素=灰烬。然而燃素学说终究不能解释自然界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它存在着严重的矛盾。第一是没有人见过“燃素”的存在;第二金属燃烧后质量增加,那么“燃素”就必然有负的质量,这是不可思议的。曾统治化学界达百年之久,虽然它是一个错误的理论,但在那个时代炼金术的统治时代,使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起到积极作用。1774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才否定燃素学说。拉瓦锡在进行铅、汞等金属的燃烧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金属变为有色的粉末,空气在钟罩内体积减小了原体积的1/5,剩余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动物在其中会窒息。他把剩下的4/5气体叫做氮气(原文意思是不支持生命),在他证明了普利斯特里和舍勒从氧化汞分解制备出来的气体是氧气以后,空气的组成才确定为氮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