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巡查要强化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的反馈工作。在统计巡查过程中各被巡查单位针对队伍管理,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上级统计部门要重视意见建议的反馈工作,对这些意见建议,能够解决的要提出解决方案,暂时不能解决的,指出不能解决的原因,争取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旦基层统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石沉大海,就会挫伤他们提意见建议的积极性,上级部门很难再了解他们真实的意见和想法,对统计巡查的重视程度就会降低。
(二)统计巡查要与干部培训相结合与制定干部管理政策相结合。通过统计巡查发现了被巡查对象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干部年龄老化,对新的方法制度不能完全弄懂弄通,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水平低,接受新事物慢的原因。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提高基层统计调查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调查队改革期间,实行干部“只出不进”的政策,致使各级调查队干部断层老化情况比较严重,通过统计巡查了解了干部年龄结构状况,国家统计局应制定干部年轻化的政策,允许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同志,提前离岗,充实年轻同志。
(三)统计巡查与制定统计制度完善报表程序相结合。—方面,通过统计巡查发现一些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不符合基层实际,应对这些报表进行整合,以减轻基层负担;另—方面,报表程序朝令夕改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以畜禽监测为例,—年报表程序改动多次,每—次都需要基层调查员重新录入,无形中增大了工作量,基层反响强烈。
(四)统计巡查要把握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重视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巡查工作的针对性要在把握国家确定的巡查工作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确定巡查工作的重点,切不可项目过多,面面俱到,防止纯粹为完成程序而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巡查的时间选择和时间的长短要把握科学,以尽量不影响被巡查对象的日常工作为原则,尽量不要在季报、年报的时间进行巡查,在时间长短的选择上要针对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时间过短,可能无法有效地把—个地方的情况摸清,无法把—些问题看准,使巡查工作失去作用;而时间过长,则可能让巡查组的工作陷入一种错位,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巡查工作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在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后,带着问题巡查,提高巡查的针对性,采取函询、回访等形式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现行的统计体制下,统计巡查是加强统计管理,提高数据质量的好办法,是依法治统的体现,它发挥了沟通信息、增进了解、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坚持执行的基础之上,应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弥补不足,使统计巡查发挥更大的作用。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