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金线莲,金线莲(金钱草)名称。
野生金线莲(金线草)之流传,于1973年福建省南靖县志记载为“金线草”。至1958年由台湾谢阿才、陈建铸二氏在科学园药杂志发表,当时以该植物叶片之主脉及侧脉如金线相接而成;非象征莲花之“莲”而取名,故不宜以“金线莲”为称呼,理应以“金线莲(金线连)”为名,更改莲字为连,于是再更正取名为金线莲(金线连)(Jin xian lian)。1980年台湾客商千里迢迢来南靖叫农民寻找野生金线莲并且收购而流传于南靖民间
因野生金线莲(金线草)为极名贵之药材,叶片镶嵌着极为优美金色线条,至今野生金线莲(金线草)有记载名称如下:
【科名】:兰科Orchidaceae
【种名】:金线莲(金线连)
【学名】: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hayata
【别名】:金线莲(金线草)、金草、台湾金线莲(金线连)、黄花金线莲(金线连)、黄花糯子兰。
【土名】:金线莲(金线连)、金钱仔草、娃鸡草、雉鸡草、倚哇草、户啶草、树草莲。
【药材名】:金线莲、金线莲(金线连)、乌参、石松药虎、本山石松、树草连、金草、Anoectochilus Herba。
【英文名】:Taiwan anoectochilus。
【日文名】:キパナシユスラン。
野生金线莲品种为皱缩卷曲,不规则状的干燥全草,根茎圆柱形,多弯曲,长1-5cm,表面棕褐色,茎节明显,下部集生2-4片叶,叶互生,多卷缩而完整,展开为宽卵形,表面黑棕色,下面暗红色,部分叶脉紫红色,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偶见总状花序顶生,花暗棕色,少见蒴果矩圆形,香气特异,味淡。福建,广东野生金线莲,陆生植物,全株高10~18cm。根茎肉质匍匐状。叶互生,茎下部具2~4叶;叶柄长4~10mm,基部扩展呈鞘状抱茎;形成节状;叶片卵状椭圆形,长1.5~3.5cm,宽1~3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上表面黄绿色有细密金黄色脉网,下表面淡紫红色,凸出弧形脉5~7条。总状花序,疏生2~6朵花,花序轴被柔毛;花苞片卵状披针形,淡紫色,长6~8mm,约为子房长的2/3,先端尾尖;花淡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中萼片卵形,向内凹陷,长6mm,先端钝;侧萼片长圆状椭圆形,稍偏斜,较长而稍狭,先端稍尖,花瓣近镰刀形,短于萼片并和中萼片靠合成兜;唇瓣2裂,呈“丫”字形,裂片舌状条形,先端钝,长约6mm,宽1.5mm,爪长5mm,两侧各具6条流苏状细条,基部具距,距长6~7mm,末端指向唇瓣,中部生有胼胝体。花期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