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马兰士时代变化

2022/07/16150 作者:佚名
导读:正如60年代体验了流行音乐的革命一样,马兰士公司的境遇也发生了变化。Model 10高昂的开发成本导致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索尔·B·马兰士将公司卖给了超视野(Superscope)公司,不过仍然担任超视野的总经理,那是1964年。几年后他辞去了在超视野的职务,所谓的“老马兰士”时代,也就是真空管放大器的黄金年代,从此宣告终结。索尔·B·马兰士于1997年辞世,享年86岁,那是一个令全世界的发烧友都感

正如60年代体验了流行音乐的革命一样,马兰士公司的境遇也发生了变化。Model 10高昂的开发成本导致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索尔·B·马兰士将公司卖给了超视野(Superscope)公司,不过仍然担任超视野的总经理,那是1964年。几年后他辞去了在超视野的职务,所谓的“老马兰士”时代,也就是真空管放大器的黄金年代,从此宣告终结。索尔·B·马兰士于1997年辞世,享年86岁,那是一个令全世界的发烧友都感到悲伤的时刻,美联社记者保利·安德森在一篇名为“1997年,美国令人瞩目的死亡”的报道中,将索尔·B·马兰士的名字列入其中。

接管公司以后,超视野的总裁约瑟夫·泰辛斯基(Joseph Tushinsky)打算扩大生意,使马兰士成为一个通用音响设备制造商。他开始寻求日本制造商的帮助。一个试验性的产品由日本标准无线电公司(Standard Radio Corporation of Japan)研制出来,1966年的Model 25立体声模块放大器随之而面市,后来又推出更低成本的Model 22和Model 28。

直到70年代中期,马兰士公司持续生产优秀的高级和中档Hi-Fi产品。但在这一个十年的后期,公司苦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终于在1980年,超视野将马兰士的品牌、代理权和全部海外资产(除了美国和加拿大)卖给了荷兰的消费电子巨头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超视野继续拥有马兰士品牌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低价位产品市场,直到飞利浦公司1992年全面获得北美地区的所有权和代理权为止。

进入数码音响领域

飞利浦掌握的马兰士是马兰士历史上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时期,马兰士逐渐从纯模拟音响开始过渡到数字音响产品的生产。1982年,马兰士推出首款CD播放机CD-63,由于价格平实,声音出众,CD-63一直受到广大音响迷的欢迎,后来又发展出63SE、63MKⅡ、63 MKⅡ KI等一系列改良版本,成为CD机当中的常青树。飞利浦执掌马兰士19年,给了马兰士注入了先进的数码音响技术,例如著名的DAC7解码芯片,CDM-1至CDM-9、CDM12这些出色而可靠的CD机机芯,都先后用在马兰士的CD机上。马兰士将飞利浦的先进技术和自己拿手的模拟电路技术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CD机,如CD-15、CD-17、CD-14,都是深受音响迷青睐的产品。数字领域其他著名产品还包括1985年的数字处理放大器DPM-7,1991年的CD录音机CDR-1以及1999年的SA-1超级音频CD播放机等。

如果说70年代晚期的产品有些冲淡了马兰士的品牌形象,那么接下来的十年,马兰士又恢复了在高级音响设备制造商中的荣誉和地位。里程碑式的产品包括1981年发布的PM-6a前置-主放大器,1994年获C.O.T.Y.大奖的电流反馈SC-5/SM-5分体式前后级等。创新又回来了,例如HDAM放大模块的开发,进一步巩固了马兰士在高级音响中的形象。1995年的电子管放大器Project T-1,采用真空管整流、纯A类无负反馈设计,输入级以300B进行放大,输出级采用845大型功率三极管,输出功率50W。T-1的售价高达500万日元,让马兰士又重新回到真空管放大器的王座上。应众多发烧友的强烈要求,马兰士还再版生产了Model 7、8B、9这三款古典铭器,线路、用料以及焊接方法都尽可能与30多年前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对元件的要求比过去更为严格。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